热出一身病 夏季常见 3大热病危机

Oct0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黄筱珮

炎炎夏日,68岁的李阿公日前陪孙子参加户外野餐活动,晒了一整天的太阳,回家后开始头晕、身体沉重疲倦,食欲不振,让他好担心,是中风前兆吗?还是感冒了?就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热到了」,有轻微的中暑症状。

夏天气候潮湿闷热,发生热伤害的机会大增,不少人真的「热」出一些疾病或问题,或可称为「热病症候群」。尤其65岁以上的长者、慢性病患、服用药物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密闭空间工作者、婴幼童等高危险群,容易因高温造成热伤害,出现「热病症候群」征兆。

盛夏来临,温度持续飙高不下,以往多数人认为冬天才好发的心血管疾病,殊不知夏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期!英国研究发现,温度每上升1℃,心肌梗塞的机会就上升1.9%。

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流汗多,若未能随时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脱水现象,进而导致人体血液黏稠度飙升,血小板聚集,引发心血管疾病。而且夏天民众常频繁进出冷气房,忽冷忽热对心血管可能造成负担,尤其是中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要注意。

常见热出来的疾病,除了中暑、心血管疾病外,还有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肠胃疾病等,都要小心防范。

与夏天相关的疾病不少,像是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因为太热、体温调节失衡的中暑等「热急症」,或是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在夏天好发,其他如结石、泌尿道发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在夏天也都蠢蠢欲动。

因高温引发的热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大宗,新竹马偕医院家医科主治医师陈信豪、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吴怡慧,共归纳5种因「热」引爆的循环系统疾病。

◆水分流失,心脏病、中风风险高

「英国爱丁堡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太热,会引发血管凝块和心肌损伤,影响血管正常功能,增加心脏病发病的风险。陈信豪指出,太热的环境会让人体的核心体温上升,水分不断地流失,导致血液浓稠度上升,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炎炎夏日,不可轻忽心血管疾病的危害,记得多补充水分。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吴怡慧也说,「不要以为中风只好发在冬天,夏天也是中风的好发时节」。尤其如果频繁进出冷气房,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急剧收缩扩张,血压也跟着上下波动,原本有血管狭窄的病人,就可能发生急性中风。夏天水分流失多,如果水分补充不够,血液会变得黏稠,加上脱水引起血压降低,会提高中风的风险。

◆体温失衡,引发中暑等热急症

热急症又称「热伤害」,是指身体因无法应付高温的环境,且未能补充适当与足够的水分和盐分,造成脱水、电解质不均衡,引发抽筋、头晕、虚弱、脸色苍白、湿冷、昏迷或中枢神经异常等临床表现。依严重程度大致区分为热昏厥、热痉挛、热衰竭、中暑四类。一般人熟知、通俗的说法「中暑」,其实是热急症当中最严重的一种,若未能及时适当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引发中暑等热急症的原因,主要是体温调控制失衡造成。陈信豪指出,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视丘」,当体温超过38℃,下视丘会释放讯息到全身,使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借此「降温」。不过,老年人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因为循环差,不易流汗散热,过度曝晒在阳光下或处于闷热的环境中,比一般人容易产生热伤害的疾病。

吴怡慧解释,老年人的体温调节没那么好,在高温环境曝晒下,又未做防晒或水分补充,很容易产生热伤害的症状,可能感觉头晕、全身虚弱,有些人甚至会有低血压症状,身体微烧,如果喝水休息无法缓解,建议就医。陈信豪则强调,若是中暑昏倒失去意识,首要散热降温,旁人应协助把患者移到阴凉处,要维持呼吸道通畅,并且尽快送医急救。

◆室内外温差大,诱发冷气病

「冷气病」不是正式的医学名称,泛指夏天进出冷气房温差不适,或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可能出现的症状。陈信豪表示,夏天室外温度高通常达到35℃以上,室内冷气温度多半设定在26、27℃,室内外温差有时候高达10℃以上,如果频繁进出室内外,因为温差过大,容易诱发咳嗽、鼻塞、流鼻水等过敏症状。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冷气机滤网应定期清洗,以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也要注意冷气房内若有人感冒,密闭空间很容易传染。而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环境,很可能有头痛、皮肤和眼睛干涩问题,也因为体内水分的散失容易口干舌燥,尤其中老年人水分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偏乾,要特别留心。

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没有流汗的状态,容易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比较会出现情绪波动、肌肉紧绷等症状,陈信豪建议,不要整天待冷气房,也要到室温环境中活动活动。

◆高温脱水,小心低血压

夏天更要注意「低血压」问题。陈信豪指出,气温高易引发血压下降,多半是因为脱水,以及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表皮组织帮助降温,血压容易偏低,因此,避免水分过度散失非常重要。临床也发现,一些高血压病人服用平日控制的降血压药,血压反而偏低,也是因为夏天表皮血管比较容易扩张,如果服用跟冬天一样剂量的降血压药,有可能「控制过度」,建议可考虑减低药量。

◆瓜果甜品吃太多,易血糖失控

夏天各类瓜果盛产、冰品甜品也多,高温逼人,吴怡慧表示,面对这类甜分高、又清凉可口的瓜果冰品,实在很难拒绝,容易一口接一口,糖尿病患要注意血糖控制,拒绝诱惑。西瓜、葡萄、芒果、凤梨都是夏天盛产,甜分很高的水果,要特别注意。

夏天气候闷热潮湿,时常下雨,不仅流汗多,也容易引发霉菌、细菌的感染,导致夏天的皮肤问题特别多,常见湿疹、汗疹、汗疱疹、香港脚、股癣、灰指甲、头癣、毛囊炎、体臭、老人臭等皮肤疾病发生。

◆霉菌感染,引起香港脚、毛囊炎

台湾省夏天动辄35℃以上的高温,湿热又流汗多,霉菌、细菌很容易孳生,引起香港脚、灰指甲、头癣、股癣、毛囊炎等霉菌感染的皮肤病症,因此,应多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有助减少患病。

◆流汗多,易出现湿疹、汗疹

夏天炎热,容易流汗,因潮湿闷热,在流汗部位的皮肤上易出现红色痒疹或脱皮的发炎症状,也就是所谓夏季湿疹,包括湿疹、汗疱疹、汗疹(痱子)等皮肤问题。吴怡慧特别提醒,老年人的皮肤调节能力变差,皮肤病的比例较高,门诊也会看到行动不便穿尿裤的老人家,夏天更易有尿布疹,必须注意防范。

◆高温汗多,体臭、老人臭更严重

夏日的高温,让人几乎站着不动也满身大汗,往往让头臭、体臭、老人臭异味飘「香」更为严重。

夏天是尿路结石、泌尿道感染好发的季节。因天气高温炎热,排汗多,水喝太少,尿量相对减少,尿液浓度增高,容易结晶变成结石;若还常 ... 的话,则易造成膀胱或尿道的发炎。

◆流汗多、补水不足,好发结石

夏天容易发生结石,往往是因为流汗多,水分补充又少,尿量因此减少,导致在尿里的大量草酸、磷酸、钙和尿酸等成分,无法经由多量的尿液加以稀释排除,很容易形成结晶体而产生结石。常见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或是尿道结石,统称为「尿路结石」。

◆ ... 、喝水太少,易泌尿道发炎

陈信豪指出,最近临床上也看到泌尿道感染患者变多,尤其女生比男生多出约6倍,大多因为夏天流汗量大,如果喝水不足,尿液不够,或长时间 ... ,没办法把细菌带离身体,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发炎,女生的泌尿道比男生短,更容易引起尿道、膀胱急性发炎。

同场加映 夏天也好发肠胃炎、热感冒

急性肠胃炎好发于夏季,吴怡慧表示,夏天气温高,食物保存不当容易 ... ,导致细菌孳生,常见的细菌有肠炎弧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烧、头痛及虚弱等症状,有时会伴随血便或脓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状都会同时发生。预防方式,应尽量不要吃隔夜餐,少吃生冷食物,并要勤洗手,以减少病毒或细菌下肚的机会。

夏天虽不是感冒的主要季节,不过,吴怡慧提醒,门诊也常见感冒病人,大多数患者是得到一般感冒,少数患者是流行性感冒。多半因为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滤过性病毒传染,出现喉咙痛、打喷嚏、鼻塞鼻黏膜干热、肿胀、有时会发冷发烧等症状,病情较轻微、病程约2~5天。如果上呼吸道症状伴随发烧数天、肌肉酸痛,就要注意流感的可能,应及早治疗,免得并发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