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在文言文的意思

Feb18

曷在文言文的意思

时间:2019/02/18 10:07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急

曷〈代〉何,什么 曷,何也。

――《说文》呜呼!曷归?――《五·五子之歌》汝曷弗告朕?――《书·盘庚上》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亦曷故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曷故(何故);曷胜(何胜);曷尝(何尝)何日,何时 曷 〈副〉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又如:曷为(为何;为什么);曷苦(怎么样;怎样)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劝告的意思 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王士禛曷hé⒈文言疑问词。

义同"何"。有"什么"、"怎么"、"为什么"等意思。

⒉通"盍"。何不。

曷è 1.逮;及。 2.通"遏"。

止。

2. 文言文中种梨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后置等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

3. 曷,熙在古文中的用法

曷〈代〉何,什么 [what]曷,何也。

――《说文》呜呼!曷归?――《五·五子之歌》汝曷弗告朕?――《书·盘庚上》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亦曷故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曷故(何故);曷胜(何胜);曷尝(何尝)何日,何时 [when] 。如:曷归(何日回)曷 〈副〉怎么;为什么 [how;why]曷不委心任去留。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又如:曷为(为何;为什么);曷苦(怎么样;怎样)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劝告的意思 [why not]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王士禛曷hé⒈文言疑问词。义同"何"。

有"什么"、"怎么"、"为什么"等意思。⒉通"盍"。

何不。—————————————————曷è 1.逮;及。

2.通"遏"。止。

煕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同本义 [dry in the sun]熙,燥也。――《说文》仰熙丹崖,俯澡绿水。

――《文选·卢谌·赠刘琨》振兴;兴起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通“嬉”。

嬉戏 [play]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庄子·马蹄》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砧熙 光明、明亮 [bright]熙,光也。

――《尔雅》于缉熙熙xī⒈光明:~天曜日(曜:明亮)。⒉和乐:众人~ ~。

⒊[熙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攘嘈杂。~ ~攘攘人太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