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而是一个伟大的 ... 家!

Apr12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 ... 统帅,沉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 ... 家。旧史书把大唐创业之功多归于 ... ,将李渊描写成一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从有关史料看,李渊的 ... 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

李渊早就有起兵代隋以取天下的思想。《大唐创业起居注》说他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李靖和刘文静也早就察觉他有四方之志(《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卷五十七《刘文静传》),他自己也认为,他们家是继膺符命者。当隋炀帝要将其执送江都时,他曾单独对 ... 说: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末集耳。今遭h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律之师。(《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将自己比作周文王,要 ... 等像周武王会盟诸侯伐殷一样推翻隋朝,夺取全国政权。他认为,刘武周等称帝是陈涉狐呜,为沛公驱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又将自己比作刘邦。为准备起事,他派李建成、 ... 等潜结英俊、密招豪友;以防御突服为名,招募士兵;用急而示之不急的策略廉价购买突胶的马匹。为隐蔽企图,他纵酒纳赂以自晦(《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等。这些都说明,他早有起兵之意,并极富政治和 ... 才能。晋阳起兵的决策也是他最后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在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时机成熟之后,他以通突厥的罪名将反对起兵的副留守虎贸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斩首,从而正式起兵反隋。从酝酿到起兵,体现了李渊周密计划、积极准备、韬光养晦、乘机起事的思想。

李渊起兵的战略是:因势惜力,发展自己,先取关中,号令天下,进而统一全国。所谓因势,就是因天下大乱之势;借力,是借突厥、李密等外部势力为己所用。当时突跃的力量相当强大,中国人归之者甚众;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另外割据朔方(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的梁师都,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武威(今属甘肃)的李轨等,均对李渊构成直接威胁,比较之下,李渊的势力还比较孤弱,他要兴兵起事,必须取得某些外部势力的支援。为了将成为后顾之忧的突厥转化为可以借用的力量,他卑辞厚礼以结交之,甚至许诺: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战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给突厥可汗的信不署书,而署启,大有心大能作小之意。使始毕可汗转而积极主张李渊取隋而代之。他派刘文静去突照时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当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六月)可知派刘文静去的任务名为借兵,实是联络突厥,防止其与刘武周联合南侵。对李密,他则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水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夫矣(《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于是他写信称李密为当今司牧,希望他早膺图,以宁兆庶,讲到自己,则称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极尽谦恭吹捧之能事,使李密得意忘形,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李渊充当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厄的角色,李渊得以乘虚入关,夺取长安。入长安后,他推戴代王杨侑为帝,倡言废昏立明,扛着拥隋的旗号,欲行挟天子令诸侯之故事,达代隋之目的,将弑逆的罪名留给他人,而把自己竭力塑造成应天顺人的新主形象。这些,均体现他因势借力、以屈求伸、发展壮大自己、成就大业的思想,较当时群雄过早地争相称帝高出一筹。

李渊在取得长安后,不但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而且在政治上更是得天独厚,他出身关陇集团贵族,在关中有很大影响,入长安后,可以取得当地人士的广泛支持;同时,占据京城,挟持隋帝,号令天下,有高屋建瓴之势,为统一天下建立了最为理想的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

夺取长安是李渊统一全国战略的第一步;歼灭群雄、消除割据则是其第二步。第二步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和好突厥,经略西北,巩固根本;第二阶段是消灭关东、江南等群雄,统一全国。基本方略是各个击灭,先北后南。

李渊入据长安后,曾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资治通监》卷一八五《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正月),用政治招抚手段达到了不战而胜、拓土徕民的目的。在此后征服群雄中,他也多采用 ... 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手段,如在派 ... 征薛举父子之前,他用认亲和封官的手段相抚了李轨,从而对薛举形成战略牵制;后又派人深入李轨内部,得以不战而降其地。在平萧铣后,他命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岭南96州等,都体现了军政并用以制胜的策略思想。

当时关东李密与字文化及、王世充等 ... 得难解难分。因此,李渊对他们仍采取坐观虎斗、以敌制敌的策略,专力对付西北群雄。他采取各个歼灭、先急后缓的战略,派 ... 先消灭对长安威胁较大的薛仁杲;在刘武周南犯时,又悉发关中兵,派 ... 击灭之。在解除了这些后顾之忧后,才派 ... 东出攻打王世充,夺占洛阳。为平定萧铣,他于武德二年(619年)就派李靖入蜀协助赵郡王李孝恭做水战准备,因准备充分,用人得当,指挥得法,此役亦迅速告捷。而后又平定了刘黑闼和辅公u,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很明显,李渊在战略上运筹周密,决策正确,用得其人,是取得这些作战胜利、从而统一全国的首要条件。

三、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

李渊在作战指导上善于正确料敌,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如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以不足5000人迎击占优势的突厥南侵之兵。他分析说:突厥所长,惟侍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以矢为爪牙,以甲育为长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苔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被知无利,自然不来……若不决战,难以图存。可见他对突厥情况了解甚深。李渊采取这一对策后,突厥兵果然不敢来战。如此再三,众心乃安,咸思奋击,李渊乘机纵兵击而大破之(《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用空城计败突服兵,亦是建立在正确料敌基础上作出的决策。霍邑之战,根据他对末老生的了解,采取了诱敌出城、断其退路、前后夹击的打法,取得了胜利。南下攻长安时,他派王长谐等从梁山渡河,营于河西以待大军。他对王长谐说: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余里,不敢来战,足明其众不为之用。然通 ... ,不敢不出。若自济河击卿等,则我进攻河东,必不能守;若全军守城,则卿等绝其河梁,前扼其喉,后柑其背,彼不走必为擒矣。(《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八月)他根据屈突通野战非其所长,婴城善为捍御(《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的特点,采取了避攻坚城、野战歼敌的方略。这些都体现了他正确料敌、因势定策的作战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