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旗亭画壁”

Feb0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尽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枉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据明胡应磷考证,“旗亭画壁”的故事不尽可信,主要的依据是开元间三诗人无聚首长安的机会。虽然如此,这条记载却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诗与音乐、唐诗的传播等方面重要的参考。音乐使诗歌插上了翅膀,音乐又予唐诗以新的“包装”,使唐诗在长安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过了仅仅作为文字的诗,因为文字的诗借以传播者,仍在于阅读和朗诵。而诗人的知名度,在诗歌的传唱之中不知#e#不觉间也广为人知了,观诸伶敬三诗人如“神仙”可知。妙龄妓所唱王之涣的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曾被明、清的评论家们推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诗的总格调是辽阔明快的,明快之中又有几分沉郁。“怨杨柳”就是笛声中传出的哀怨动人的《杨柳曲》,诗人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将笛曲《杨柳》与自然界的杨柳木联系起来,又自然地过渡到塞外的恶劣气候:春风是不会度过玉门关的。后人又将“春风”解释为帝王的恩泽,应该说也是很顺当的。短短一首七绝,包含了无尽的意思,难怪王之涣要称自己的诗是《阳春》、《白雪》之曲了。开元间诗名极盛的王之涣,今存诗仅六首,良足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