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凤创建圣寿寺之说

Sep24

赵智凤创建圣寿寺之说

时间:2018/09/24 09:38 | 分类:小故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赵智凤创建圣寿寺之说□ 赵甫华 《中国文艺》 2004年第07期 赵智凤为什么选择在宝顶山修建圣寿寺大庙和创建大佛垮佛教大道场呢?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七月十四日,赵智凤出生在昌州(大足县)米粮里沙溪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父亲赵延富虽是石匠,但挣不了钱养家糊口。隆兴元年,赵智凤的母亲病倒在床上几个月起不来,吃了不少的药也无济于事。他父亲请了一个八字先生来算命说:“命巳绝也。要得人命活,除非儿子为僧从善救众生苦难。”赵延富一听着急了说:“我儿子才五岁,还这么小,怎么能当和尚呢?” >赵智凤虽年幼,但十分懂事说:“爹,只要能救娘的命,我去庙里当和尚也没什么。”赵智凤的母亲那里舍得小儿子去当和尚受清苦呢?她急得直哭说:“我患了绝症,医治不好就算了,千万不要小儿子去当和尚。” >“娘,你别伤心,只要你的病能治好,我当一辈子和尚也可以。”他横着小手擦着悲伤的泪水,安慰母亲说:“古佛岩离我们家很近,只有三里路,我随时都可以回家来看你们。” >第二天吃了早饭,赵智凤悄悄地跑到古佛岩小庙,见老和尚和两个小弟子正坐在殿堂念经。他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说:“师父,请你收下我为弟子当和尚吧。”老和尚见了大吃一惊,仔细打量了一番赵智凤说:“你这么小,怎么能离开父母出家来寺庙为僧呢?” >赵智凤说:“师父,八字先生说,只有我出家当和尚,我母亲的病才能治好。” >老和尚说:“不要听八字先生胡乱说。你还这么小,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收你到寺庙来,快回家去吧。” >赵智凤见老和尚不收自己当和尚,想到母亲的病没救了,急得哭说:“师父,求你收下我吧。我懂事,不会给寺庙添麻烦的。” >老和尚见赵智凤虽年幼,但确实懂事,为了救母亲的命,愿出家为僧。他非常感动,自古英雄出少年,见他有志气,将来必定是有大作为的人。于是,他详细询问,才知道赵智凤是赵延富的小儿子。因赵延富是石匠,曾请他修缮过寺庙。十分相好,便说:“我送你回家去,问问你父母的意见再说吧。” >老和尚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为人忠厚,没有多心眼,他并不知道是八字先生出主意算计自己。他把自己多年积存修缮寺庙的十两散碎银两带在身上,领着赵智凤回到家里,见赵延富的妻子真的病卧在床上起不来,便把十两银子送给赵延富说:“我等庙小贫困,送上一点碎银,找医生把你妻子的病治好吧。” >赵延富双手捧着白亮的银子,想到妻子的病有救了,感动得泪如泉涌,跪在地上说:“大法师,多谢你施舍银两救我妻子的命。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把小儿子交给你当和尚,让他侍候你到老吧。” >“爹,你许可我当和尚了!”赵智凤高兴得拉着父亲跳起来。 >赵智凤高高兴兴地随老和尚到寺庙当和尚去了。赵延富四处求医,只用了五两银子就治好了妻子的病,把剩下的五两银子送还了老和尚。赵智凤见母亲的病好了,十分感激老和尚出钱救了自己母亲的命,他非常敬佩老和尚从善救苦救难的高尚品德。他认真向老和尚学认字、写字、读经书和画画。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到了淳熙三年,赵智凤已十六岁,早已攻读完了寺庙的所有经书,精明能干,老和尚感到很满意,要委任他为寺庙住持,可赵智凤却推辞说:“师父,我感到自己知识不足,还不能接替法位。” >老和尚气火了说:“你五岁入庙,我费尽千辛万苦,把你养大成人,培育成了一个能干的和尚,希望你接替我理料佛事,把寺庙兴旺起来。如今你不听从,要气死我呀!” >赵智凤说:“师父,你千万别生气。你的养育之恩,我终生难忘。我现在就接替你的法位,寺庙也兴旺不起来。” >“为什么?”老和尚感到奇怪地问。 >赵智凤说:“这寺庙太小了,就石岩上一尊三尺高的佛像,三间破屋子,四个和尚,能兴旺寺庙吗?” >“你打算怎么办?”老和尚问。 >赵智凤说:“我想外出云游学佛法,出去增加一些大寺庙的见识,再回来建设发展寺庙。” >“好,你去吧。我已八十多岁了,行动不便,你可要早些回来哟。”老和尚觉得赵智凤言之有理,见他气质非凡,是于大事的人,便把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给了赵智凤,千吩咐万叮嘱一路要小心,依依不舍地望着赵智凤身影消失在山路上才返回寺庙。 >赵智凤辞别师父,广游山川寺庙,求法解脱众生苦难。后来,他在成都弥牟镇大轮院修行三年,因这里是一个特大的尼庵院。他倍感兴趣,佩服尼僧们能于。他虚心地向尼僧师父学习,整天读经书,太长知识,广开慧眼,精通各门佛法,立志要做一名大法师。因他只有十九岁,人年轻,没有人瞧得起他,没有寺庙请他去做法师。他胸怀大志,十分热爱家乡,想到家乡老百姓贫穷,心里十分着急,决心返回家乡在昌州建佛教大道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苦难。 >淳熙五年冬天,赵智凤辞别大轮院的师父,挑了一大挑佛经书返程,累得汗流浃背。他在一大院前树下歇气,忽然见一财主追打一个十六七岁的偷食乞丐他不忍心让乞丐挨打,上前向财主求情救了乞丐。这乞丐叫王青,流浪讨食,无家可归,乞求赵智凤收为弟子。赵智凤很同情他,便收为弟子,许法名祥青。祥青很感动,便挑佛经担子同赵智凤一道返回昌州,赶回家看望父母,听父母言才知道古佛岩小庙被暴雨淋垮,老和尚被房屋垮塌压死了,两个小和尚走散,不知去向。赵智凤十分气愤自己回来晚了,没有见到师父。他跑到古佛岩一看,寺庙荡然无存,只留下石岩上残烂不堪的佛像。 >赵智凤想到离别师父时自己说的话,—定要建大寺庙弘扬佛法,救苦救难。因为古佛岩小庙破落,地形位置小,交通不便,始终兴旺不起来。要建大庙,谈何容易,赵智凤身无分文,怎么能建大寺庙呢?但他胸有成竹地对禅青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渠成,先选好建庙的地方,再想办法化缘积钱买地建庙。” >于是,赵智凤同禅青踏遍了昌州各大名山都不如意,没有适合建庙的庞大气势地形。他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问师父,为什么不建大庙呢,师父说,皇朝曾派人选地建京城,说宝峰山是个好地方,周围八山相护,十分太平,因山多不平坦,又没有江河,所以没在这里建京城。但是建大寺庙的好地方,可惜自己已年老又无钱,无法建大寺庙,以后就看你了。赵智凤心里豁然开朗,兴趣盎然,同禅青来到宝峰山寨,见纵横五里,四周悬岩绝壁,是一个天然的大山寨。赵智凤登上宝峰山顶,顿感心旷神怡,眺望山景,气势磅礴,周围八峰环绕,风光秀丽。他高兴地说:“八大金刚护法,正是建大寺庙的好地方,依山筑庙,层层大殿而上,下有一垮石岩,正好刻造佛像,流传千古。这山顶是佛门宝地,应将宝峰山改为宝顶山。” >赵智凤选好了地方,可哪有钱买地呢?他想了一个办法,找到寨主黄木顺说:“寨主大人,贫僧有一个想法,能使山寨老百姓富裕起来。” >黄寨主是个一心想钱的人,正为山寨贫穷收不起租谷发愁,急着问:“你有何法,快请讲来。” >赵智凤说:“修建一个大寺庙。” >黄寨主摇手说:“算了,你这办法不行。山寨上有一个宝峰寺小庙,没有寨外人来香朝,修大庙谁来香朝呢” >赵智凤笑着说:“正因为庙小无人香朝,我云游了不少寺庙,知道寺庙越大,香朝的人越多。你若大一个山寨,没有大寺庙,老百姓怎么富裕得起来?如在山寨建大寺庙,在石岩上刻上万尊佛像,震惊各州府,让天下人都来香朝,成千上万的人在山寨食宿,还愁老百姓富不起来吗?到时,这山寨就出名了。” >黄寨主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很想出名,高兴地说:“且好,我等山寨宽大,任你选择地方,我施舍与你建庙就是了。” >赵智凤见黄寨主开恩施地,非常高兴地说:“建庙不占良田,只需一座荒山和一垮石岩就行了。” >黄寨主说:“一座荒山,一垮石岩,区区小事,不必官及。” >赵智凤知道黄寨主心计多,担心他以后见寺庙兴旺扯皮,当即同黄寨主写下了施地建庙契约,又实地察看定桩明确界畔,这才放心了。 >赵智凤同禅青到各州府大富豪家化缘,一殿一殿地建庙,十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观音殿、天王殿、帝释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燃灯殿、维摩殿七重大殿依山而上,飞檐翘角,雄伟壮观。寺庙取什么名字呢?赵智凤想起了父亲的话,因皇朝衰败,赵氏皇族迁徙四川(他家就是 ... 到这里来的,要建造佛地永保大宋江山永固。于是,他取名圣寿寺,就是圣上皇帝万寿无疆之意。 >寺庙建好,各州府来香朝的人骆绎不绝,成千上万的人在山寨食宿,十分闹热。赵智凤在寺庙下的石岩上刻造一大垮佛像,震惊皇朝,皇朝派官员来察看,呈报皇帝许名圣寿寺,定为皇庙。黄寨主接待各地官员很繁忙,但感到很荣耀,十分高兴,积极出钱扩修寺庙,共四十八重大殿,和尚骑马关山门。香朝膜拜者都夸这里是佛国世界。 >赵智凤费尽千辛万苦,花了七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宝顶山大佛垮石岩上的佛教雕像,至今保存完好,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外盛名的旅游胜地。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