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地龙简介

Sep12

广地龙简介

时间:2020/09/12 14:35 | 分类:医学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 1拼音
  • 2英文参考
  • 3概述
  • 4来源
  • 5原动物形态
  • 6产地
  • 7采收与初加工
  • 8生药性状
  • 9显微鉴别
  • 10地龙的性味归经
  • 11地龙的功效与主治
  • 12参见
  • 13参考资料
  • 附:
    • 1用到中药广地龙的方剂
    • 2用到中药广地龙的中成药
    • 3古籍中的广地龙

1拼音

guǎng dì lóng

2英文参考

LUMBRIC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广地龙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本草图经》记载的地龙之处方名[1]。

4来源

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ergillum (E.Perrier)习称“广地龙”,而地龙的另外两个品种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习称“沪地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原动物形态

参环毛蚓体较大,长110~380mm,宽5~12mm。体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较尖,后端较圆,长圆柱形。头部退化,口位在体前端。全体由100多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环刚毛,刚毛圈稍白。第14~16节结构特殊,形成环带,无刚毛。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 (《中华本草》)

6产地

参环毛蚓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运迟缓。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中华本草》)

7采收与初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8生药性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剐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中华本草》: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圈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3对,位于69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中药炮制学》:广地龙饮片为薄片状小段,边缘略卷,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生殖环较光亮[2]。体轻,略呈革质,质韧不易折断[2]。气腥,味微咸[2]。

9显微鉴别

《中华本草》:广地龙(参环毛蚓)粉末牲:淡灰色或灰黄色。①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淡棕色,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纹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直径4~36(~66)μm,边缘常不整齐,有的局部膨大,明间相间纹理不明显。②表皮黄绿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明显,有暗棕 ... 素颗粒,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③刚毛少见,常碎断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中部直径34~63μm,先端多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

10地龙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

《中医大辞典》:入肝、脾、肺经[3]。

《中华本草》:归肝、脾、膀胱经

11地龙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中华本草》:地龙具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中医大辞典》:地龙具有清热,镇痉,平喘,通络,利尿,降压的功效[3]。

1.治高热烦躁,惊风抽搐,喉痹,慢性气管炎,哮喘,百日咳,风湿痹痛,半身不遂;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高血压病[3]。内服:煎汤,4.5~9g;研末服,每次1.5~3g,日服一至二次[3]。

2.治流行性腮腺炎,下肢溃疡,丹毒,湿疹,带状疱疹,烧烫伤,加白糖搅拌取液涂敷;骨折,酌加白糖及少许冰片同捣烂,涂敷患处[3]。

《中药炮制学》:地龙具有熄风止痉,祛热定惊,平喘,通络,利尿的功能[2]。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小便不通,肿毒疔疮及高热惊风,肝阳头痛,中风偏瘫,痰鸣喘息,尿少水肿[2]。如治热狂癫痫,即以本品同盐化为水饮服(《本草拾遗》);治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末作丸服(《应验方》);治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单用本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斗门方》);治乳痈,以本品加生姜于乳钵内研如泥状,涂敷患处(《普济方》);治高热惊风抽搐,常与石膏、钩藤等同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则与石决明、黄芩等配伍;治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又常与天麻、南星、半夏等合用,如治中风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治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常与桑枝、忍冬藤、络石藤等配伍;治肺热喘咳,则与麻黄、杏仁等同用;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可单用或配其他利尿药同用[2]。

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2]。如治疼痛不可忍的地龙散(《太平圣惠方》);治风头痛的地龙散(《圣济总录》);治寒湿痹痛,肢体屈伸不利的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的地龙散(《证治准绳》)[2]。

12参见

更多内容参见地龙条。

13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3.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918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用到中药广地龙的方剂

  • 敷鼻蚯蚓散

    拼音:fūbíqiūyǐnsǎn别名:地龙散、蚯蚓散处方:白颈蚯蚓1条(韭园内者),猪牙皂荚1挺。制...

  • 伤药方

    辰砂2两,乳香2两,草乌1两5钱,僵蚕1两5钱,地龙7两,甲片4两,白胶香2两。主治:跌打损伤。用法...

  • 鼠脂方

    卷三十六:方名:鼠脂方组成:鼠脂半合,青盐1钱,地龙1条(系头捻取汁)。主治:久聋,二三十年不愈者。...

  • 地龙油

    拼音:dìlóngyóu处方:干地龙3线,香油5钱。制法:将地龙入香油内,微火炸之,俟油生烟,稍停,...

  • 水银方

    耳中。制备 ... :上药以葱1茎(去尖头),将水银、蚯蚓纳管中,即系却头,勿令倾出,候地龙化为水,乃收之...

  • 更多用到中药广地龙的方剂

用到中药广地龙的中成药

  • 风湿安泰片

    10g红参20g鹿茸13g黄柏20g没药20g广地龙20g地枫皮20g老贯草27g五加皮20g续断...

  • 复方地龙胶囊

    g剂型:每粒0.28g。复方地龙胶囊的主要成份:地龙、川芎、黄芪、牛膝。复方地龙胶囊的功能主治:化瘀...

  • 化痰平喘片

    :WS3B070591处方:南沙参250g地龙250g暴马子皮740g百部150g?浮海石12...

  • 降压片

    0g槲寄生300g臭梧桐叶150g桑白皮100g地龙100g制法:以上七味,黄芩、臭梧桐叶粉碎成细粉...

  • 大活络丹

    淬)、葛根、虎骨(油酥,用代用品)、当归、血竭、地龙、犀角(用代用品)、麝香、松香、牛黄、冰片、红参...

  • 更多用到中药广地龙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广地龙

  •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蚯蚓

    结胸∶按之极痛,或通而复结,喘促,大躁狂乱。取生地龙四条,洗净,研如泥,入生姜汁少许,蜜一匙,薄荷汁...

  • 《普济方》:[卷一百十一诸风门]白虎风(附论)

    出圣惠方)炭灰(五升无炭灰桑灰亦得纱罗罗之一遍)蚯蚓粪(一升捣之)红兰花(七捻新者佳)上一处熨后咒K...

  •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风毒流注腰脚(附论)

    实(锉炒一两半)砂(飞炼成霜一分)桃仁(去皮尖芎地龙(去土炒)木香沉香(各一两)阿魏(用醋化面炒拌作...

  • 《普济方》:[卷九十八诸风门]风走注疼痛(附论)

    五斤锻石炒去灰)全蝎(七个去毒)麝香(一字别研)地龙(去土一两)草乌(条生用)五灵脂(去为末。酒糊丸...

  • 《普济方》:[卷九十三诸风门]风瘫痪(附论)

    毛各二两)白芥子乳香没药(各研半两)芸苔子(研)地龙一两)牡蛎(生三两)铜(醋淬七次)乌药(各二两大...

  • 更多古籍中的广地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