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失智症还分不同类型

Sep11

原来失智症还分不同类型

时间:2020/09/11 01:44 | 分类:养生知识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失智症是脑神经退化的慢性疾病,需经由专科医师从个人病史、身体及神经检查、知能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及是何种类型失智症。
诚正与国汉二人在35年前是大学同学,各自在事业上都有相当好的表现与成绩,在大学同学会上,二人刚好坐在一起,不知怎么聊,会聊到照护父母失智症的议题,不约而同都对这项照护工作所带给家庭的冲击与改变有所感慨。
诚正的82岁妈妈是罹患中度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从妈妈确诊前2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的时间,这5年来,诚正夫妻两人为著照护妈妈都未曾一起出国过,虽然家中聘请外籍看护,但随时家中总有一人会留下来陪伴着妈妈。
原因是,一方面他妈妈曾有4次走失的纪录,所幸诚正在妈妈身上装有卫星定位器(GPS),及社区邻居的帮忙下,都很快的找回妈妈;另一方面,妈妈其他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经常发生,譬如:妄想、贪食、收集行为等,所以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在家带着妈妈唸书、写书法、玩游戏等非药物疗法,才能降低妈妈的精神行为症状,也因他们十分不放心妈妈,所以家庭生活都变调。
国汉的85岁爸爸是中度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他父亲年轻时应酬很多,又不爱运动,到老年身体就出现各种状况,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肾脏功能也出问题等,发生3次小中风后,在79岁时,渐渐出现失智现象,走路都不稳,容易跌倒,有尿失禁,已经穿成人纸尿裤多年,虽然也是聘有外籍看护,但父亲体重高达80公斤,非得要国汉或已经唸研究所的大儿子来帮忙,否则移位、如厕时,家中的女眷都束手无策。
当两人在聚会中大吐照护的苦水,同时,也对为何失智症还有不同的类型感到疑惑,专研失智症照护的同学育明在旁听到,则将他研究失智症十年的心得向他们说明,失智症(Dementia Disease)是一种发生在中老年人的病症,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记忆及其他大脑功能,包括:言语、判断、决策、方向感、空间辨识等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甚至安危。
他进一步解说,近年来,亚洲许多国家纷纷将失智症名称正名为「认知症」、「认知障碍症」,避免过去所用的痴呆症、失智症等名称,让患者与家属都不愿接受与面对这种脑神经退化慢性病。日本厚生省在2005年就将失智症正式称为「认知症」,香港于2012年改称为「认知障碍症」,就希望能有比较中性的名称,对患者与家属的尊重,以增进大家愿意面对这项疾病的意愿。
育明将他在神经医学所学的知识与两位老同学来分享,
他表示,一般常见,正是诚正与国汉的妈妈与父亲分别所罹患的阿兹海默症与血管性失智症,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类型,有50-60%的失智症患者都是阿兹海默症,美国前总统雷根、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我国前经济 ... 赵耀东都是阿兹海默症患者,有「铁娘子」之称的前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则是血管性失智症患者。
退化性失智症,目前是无法治愈,可分成:阿兹海默症、路易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额颞叶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及巴金森氏症合并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台湾省中信金控前董事长辜濂松即是巴金森氏症合并失智症的患者。
育明指出,阿兹海默症的特征是明显的记忆力退化,而随着发病时间增加与疾病的不断演化,其他的功能,包括方向感、判断力、计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说话理解能力、动作等等也逐渐退化进而产生障碍,且明显影响生活、工作,并丧失独立照料自己的功能。
这疾病是1906年,由德国医师阿洛尹‧阿兹海默 (Alois Alzheimer)发现,这类病人的大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突触数目明显比一般人少,神经元间产生斑块 (不正常的蛋白质异常沉积,如类淀粉蛋白β-Amyloid Plaques)及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慢慢损坏脑细胞,到了晚期,脑细胞则严重被破坏,呈现萎缩、空洞的状态,平均存活8-12年,但从门诊确诊后,其平均存活为5年,换言之,家人发现后就医时间都已晚了,此类患者是女性多于男性。
第二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是路易体失智症,症状是以病理变化来命名,由巴金森氏症发展而来,与阿兹海默症及额颞叶型失智症不同,譬如:动作缓慢、身体僵直、颤抖、走路不稳且是小步伐、易跌倒,类似巴金森氏症;其次是会有视幻觉,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人、墙上有虫在爬等。同时,这些症状会有明显波动,时好时坏,发病周期因人而异。
阿兹海默症患者是会有幻想,是先认知功能退化,才发生动作功能退化,路易体失智症患者是,认知功能、动作退化一起退化。
额颞叶型失智症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8岁,从35-80岁都有,20-40%患者有家族史,脑部病变出现在额叶、颞叶,额叶主管行为、情绪、人格等,颞叶则掌管言语功能,这病症主要症状包括早期人格变化、不合常理的行为 (譬如该安静时却一直讲话)、冲动、社交退缩、语言表达不流畅,或理解产生困难,或者一直重复某些动作、如来回走到某个地点、重复说一件事、不停开关门或抽屉等。
此类患者早期常会与忧郁症患者的症状不易分辨,但额颞叶型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退化,忧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有限。
第四种退化性失智症是巴金森氏症合并失智症,临床研究巴金森氏症患者比同年龄的到失智症危险性是多6倍,患者有较严重的巴金森氏症状,特别是僵硬、姿态不稳、步态问题,在精神问题上呈现忧郁、幻觉、妄想,在心智功能的缺损是注意力、执行功能、视觉空间功能等问题,此类患者是男性多于女性。
育明表示,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见的失智症,包括:多发性脑梗塞失智症(multi-infract),多次脑中风引起,造成脑部血液循环变差、脑细胞死亡,因此智力衰退,东方人常见这类型的失智症。另外还有:单一脑梗塞失智症(single strategic infarction)、小洞性脑梗塞(lacunar infract)、Binswanger氏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变)、混合型(mixed vascular)等。
中风患者若存活下来,每年约有5%患者会罹患失智症状,追踪5年后,得失智症机会约有25%,临床症状则依脑血管病变而定(patch lesion)。一般呈现阶梯式退化现象,常见症状有:情绪及人格改变、动作缓慢、反应迟缓、失禁、吞咽困难、步态不稳、易跌倒等。
可治疗失智症有许多不同的原因造成失智,这类失智症如果及早发现、治疗,有机会部份恢复,甚至治愈。此类包括:
其他脑部疾病:脑瘤、硬脑膜下出血、正常脑压性水脑症、慢性脑膜炎、神经性梅毒等。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的问题:肾上腺皮脂素不足、甲状腺功能过低、电解质不平衡、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
药物或酒精的影响。
中毒。
听完育明的解释,诚正与国汉才了解失智症分那么多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都不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对父母所罹患的失智症类型有清楚的认识,了解症状、病程等,才能规划出妥善的照护计划,至少这次同学聚会也了解到,将来可随时向育明请教失智症照护技巧与 ... 。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