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缓和疗护:常见三大迷思

Aug2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先生,60岁,肺癌末期患者。下午收到会诊的通知,于是在周末下班前到10楼胸腔科病房去看这个病人。照例,以我熟悉的开场白开始:

「张先生您好,我是缓和医疗朱医师,您的主治医师请我来看您,最近还好吗?」

张先生躺在病床上,看来有点虚弱,但仍可以挤出微笑道:「还好,就是有点喘,今天下午有抽了水,好多了。」

嗯,今天风和日丽,这个病人看起来也很和善,太好了,应该是个愉快的周末夜晚。不料,在床旁沉默不语的女儿突然发难:

「缓和医疗?那不就是安宁吗?」

这时候张先生仿佛大梦初醒:「安宁?那不就是叫我等死?」

迷思一:安宁缓和医疗=等死

尽管安宁缓和医疗在台湾省已经推广超过十载,甚至在莲花基金会全球死亡品质的评比中有亚洲第一的美誉,但还是有非常多民众对于安宁不了解,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的误解是,末期疾病药石罔效时,「只好」转到安宁医疗,什么都不做,等待。但事实是,安宁缓和医疗只是治疗的方向不同!对于癌症(或其他末期疾病)治愈性的医疗也许有其极限,但缓解症状、关心情绪、身体照顾的医疗是永远可以做的!

迷思二:安宁缓和医疗=去住安宁病房

许多病人一听到安宁就觉得自己要去住安宁病房了,马上陷入一种悲惨的情绪,甚至我在会诊时也有遇过听到我是安宁医师,马上转过头去不跟我说话的。

事实上,目前台湾省的安宁医疗,病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包含安宁病房、安宁共照、以及安宁居家治疗。什么是安宁共照呢?就是假如病人住在原团队的病房,可能仍在接受治疗,或不愿去安宁病房时,我们安宁的医师和护理师一样可以到各病房去共同照顾这个病人,并且和其原团队的主治医师讨论最好的治疗方式。

这对于还无法接受安宁病房,却又希望得到缓和治疗的病人来说,不失为是一个二全其美的办法。

迷思三:安宁缓和医疗=回不了家了

以我服务的医院为例,入住安宁病房的病人,有将近一半最后是可以出院的!目前台湾省的安宁病房设置多属于是急性病房,也就是说当急性问题(如疼痛、呼吸困难等)处理完全,病人即可出院或下转到慢性照护机构。

而因为愈来愈多医疗院所开始提供了安宁居家的服务,让安宁的医师、护理师、志工有机会可以到家中探视病人、调整药物、给予平时照顾上的咨询等,让家属可以更有信心在家照顾患者,也增加病人可以在自己家中生活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最自在的地方,有更多机会和家人相处。

世上的人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人生的终点都是相同的。安宁缓和医疗,就是协助每个人在终点前的这一段路,可以自在、轻松,甚至可以带点笑容,让病人不需花太多力气与病痛相搏,而可以留下更多时间和空间,给自己最爱的人。因为:「活着,是最好的礼物。善终,是最美的祝福。」

<本文载于《朱为民医师熟龄人生部落格》,授权网站使用。>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