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翻修想清楚,一次到位!

Aug3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通常而言,一般住家的屋主,会经历一次大翻修、一到两次的局部翻修。翻修与装潢不同,翻修是指动到格局、把房子翻新;装潢则是房子本来状况良好,透过装潢把室内点缀得好看。
当一个人出社会工作几年后,可能在家长帮忙或自己努力下,拥有了第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购屋者一开始买的房子如果是新屋,则通常第一次大翻修会发生在四十到五十几岁,家庭成员发生变动的状况,例如孩子长大需要自己的房间、要接长辈同住等状况;局部翻修则通常在孩子离家、长辈过世、自己年老的时候,因应不同状况,进行一次到两次的局部翻修。
上述是针对居住者需求而产生的翻修,尚不包括因房子损耗所产生的工程,例如防水抓漏、管路重拉、结构补强、加装电梯等,为了解决不适而做的整修。
假设购屋者买的房子本身就是老屋(十五至二十年以上),通常在住进去之前,就会进行第一次大翻修,如果在该次翻修就思考清楚,也许可以一次到位。但若只是把老屋翻新,格局状况都依循传统的话,则十五到二十年后很可能会再次大翻修。 以永续观点来思考住家
我希望国内能够广为提倡 ,以七十年的长度为单位来思考住家。要至少能包容两代的长度,也就是父母(六十五岁以上,年老之后的需求)、儿女(三十五岁以上,单身或成家的需求)的家庭空间变化,同时也要针对气候做充足的考量。
随着早期盖好的房子步入高龄化、加上一九八○年代爆量盖的海砂屋(不论独栋、连栋或是公寓大楼),如今这批房子已经出现许多危险征兆、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加上居住者也日益年迈,这十年将会是关键期。
如果与家人、邻居协调得当,同时又有足够的资金,应把重建纳入考量,以重建取代改建,若能够由全体社区居民「自主都更」是更好的。随着房子的老化,这将会是无法逃避的挑战。
除非你十分确定过几年会搬家,不然, 典型的「居住者与住宅时间轴」
我们依照国内建筑物的状况来评估、列出理想的人与家的时间轴。然而开始评估目前老屋的屋况时,忍不住让我打了一个哆嗦!
时间飞快,目前国内充斥着三十年、四十年以上的老屋,再过一代,这些老屋就已经六、七十岁,早已超过民间折旧的标准。老屋结构多以钢筋水泥为主,台北市地政局的建筑物折旧表中显示,钢筋混凝土的耐用年数为六十年、加强砖造为五十二年。理论是如此,但实际上还是要看建造时的品质及是否有定期维护保养来评估。
随着这几年来气候变迁加剧,冷热温差、多雨高湿度及地震等原因,加上老公寓或大楼没有整体性的整建或维修,保守估计最好估为五十年。
我建议要更加保守一点,在有持续维护保养、并且整建的状况下,将加强砖造寿命估为四十至五十年、钢筋混凝土造估为五十至六十年;若是完全没有保养及补强的建筑物,则为前述寿命的七到八成。
透天厝相对较容易处理,屋主可以自行决定怎么整建,但公寓、大楼则必须集结全体住户的意见,这已经不是房地产的问题,而是攸关生命安全的问题。将来势必会有相关法规因应、并且会陆续出现社区自主都更的例子,切勿轻忽!
本文节录自《 从断舍离出发,打造你的新家感!》,由自由之丘出版。
博客来│金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