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试试别再一味地「不∼不∼不∼」【亲子新乐园09】

Aug2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学一年级的小明是这样子度过他的星期一:早上起床起不来,妈妈说: 「不要再赖床了,快点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勉强地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妈妈说:「不要坐在那边不动,快点去刷牙!」。好不容易终于盥洗完成坐上餐桌吃早餐,小明一口一口的吃著,妈妈说:「不要慢吞吞的,快来不及了!」。终于所有的事情都弄好,小明要出门上学了,妈妈说:「不要忘记带东西!还有还有∼作业不要忘记交喔」。在学校的情形我们就先略过......

放学回家后,小明把书包一丢就迫不及待的跟妈妈讲话,妈妈说:「不要讲了,赶快去洗手、书包放好!」。过了一会,小明拿起战斗陀螺在客厅玩,妈妈说:「不要在那边玩,你的功课咧?」。妈妈忙完煮饭的事情,走进小明的房间一看,果然,小明功课写到一半拿起他最爱的历史漫画在那边看,妈妈说:「不要看漫画!跟你讲过多少次了!」。后来到了要洗澡的时候,小明坐在客厅眼睛一直盯着漫画,妈妈说:「不要再看了,怎么一直拖拖拉拉的!」。这一天过到这里,妈妈总共说了8次「不」,如果我愿意写的再仔细一点不知道会讲几次「不」?

当然,小明有些的行为的确是不太对,需要家长去提醒或指正,可是回头想想,我们如果一天到晚被人家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即使自己有错在先,应该还是会觉得很闷吧!虽然知道自己有错,虽然知道对方是好意的,但是,总还是会想要顾及一下下自己的自尊吧!

让我们回头来分析一下,小明妈妈以「不」当开头的指令都是在禁止小明做某件事情,但用意仅仅是如此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在有的指令后面妈妈加入了要求他去做的事情,这样做是很棒的。在公共场所我常常听到爸爸妈妈在对孩子下指令,例如:不要乱跑、不要摸、不要把手放进嘴巴、不要吵了……(这可以是很长的一条接龙)。的确,当孩子的行为不适当的时候,在情急之下我们脱口而出的指令常常都是一种禁止,而这往往也会产生立即的效果(对一般孩子而言),不过,效果大多是短暂的。通常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听到同一位家长又在对同一个孩子重复同一个指令。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孩子的行为通常都有他的动机,若是这个动机不能被满足或转移的话,那么我们的禁止指令通常到后来效果会很差,相信不少家长都和我有类似的经验。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简单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1.首先,分析孩子这么做的动机为何?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总要先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才知道要怎么停下他目前的行为。例如:太无聊了、累了、觉得这里不好玩。说不定分析到后来,我们会发现问题并不在孩子的身上,而是我们大人准备得不够充分(可参考第3点的例子)。

2.建议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情:请孩子去做其他什么事情都好!例如:在参加喜宴的场合,孩子吃饱了以后就想要到处乱走(因为坐在那边很无聊!),而我们并不期待他这样做,于是我们建议他:「只要别乱跑,做别的事都可以」,结果他去看饭店的水族箱,还试图伸手去捞鱼。这个建议方式的风险就在于孩子服从了我们的要求,但他却自行发展出其他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可能也是不能做的。优点则是在于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自己来做决定,这样子服从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我们是在一个安全的、掌握度比较高的、封闭性比较高的环境也许可以这么做,例如:家里。

3.建议孩子去做一个不相容的事情:采取这个做法时,下命令的大人就要多多动脑筋了!例如:孩子要乱跑时,我们说:「来来来,过来看这个,好好玩哦!」,孩子过来看的时候当然就没有在乱跑。这个方式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孩子会做什么,孩子也明确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缺点就在于我们必须要当场能准确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个孩子会接纳的建议,有时我们甚至得预期孩子在场合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利我们做好准备,例如:预期孩子吃饱后会想要到处乱跑,所以,就准备了他最爱的故事书或是绘图用品,当他在吃饱后想要到处乱跑时,我们就可以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建议,让他服从了我们的建议,也就避免了不当行为的发生。

4.向孩子分析为什么他原来的行动是不恰当的,以及接受我们的建议会有什么好处:在孩子提出要求后,我们可以先反映孩子的想法,再提出我们的建议以及理由是什么,例如:这样做也是做他爱做的事、这样做比较不会吵到别人。

整体而言,第1点是一定要做,至于,接下来要采取2或3就要看看现场的情况来决定,第4点就要看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智能发展如何,越成熟的孩子我们说明的理由当然就可以愈详细些。最后,若是他真的采取我们的建议,也做出了合宜的行为,我们当然要尽量鼓励他,促进正向行为的再次发生。简言之:

当孩子的行为不当时,『先猜猜他的想法,然后告诉他该做什么比较好,当他真的做好了,请多多鼓励他(没有实质鼓励,至少也口头鼓励)』,别再一味地「不∼不∼不∼」。如果运用得好,你可能整天下来都不需要讲一个「不」字哦!有没有人想要挑战整天不对孩子讲一个「不」,却又能有效指正他的行为呢?

ps.孩子一再违反规定也可能是某些问题的征兆,若有所疑问请找专业的临床心理师讨论。

本文作者为:台北长庚儿童心智科临床心理师、长庚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兼任讲师 正德高,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