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国简介及详细资料

Nov17

绞国简介及详细资料

时间:2019/11/17 13:29 | 分类:知识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献记载

绞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左传》一书中。据《左传》记载:前704年,新近崛起的楚武王熊通借口黄(今河南潢川西)和随(今湖北随州)两国不赴沈鹿(今湖北京山西北)之会,起兵攻随,打响了楚经营"汉水诸姬"的战略意图。前701年,楚武王更处心积虑采取分化瓦解之策,令莫敖屈瑕率领一支楚军东进,欲与贰(湖北应山)、轸(今湖北应城)两国订立盟约。但与贰、轸同处一地的郧国(今湖北安陆)得知后,担心楚国势力东扩后会影响到自己在汉东的既得利益,因此想断掉楚国的非份之想。眼见楚孤军深入,以为是天赐良机,便调聚大军驻守在一个叫蒲骚(湖北安陆境内)的地方,同时联络了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郧阳区)、州(今湖北洪湖境内)、蓼(今河南唐河,己姓)等国,打算合攻楚军。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自率一部兵力在郊郢(今湖北钟祥)防守,作好抗击四国联军的准备,而以先锋斗廉以精锐之师夜袭郧军并大败之。州、蓼、随、绞见楚轻胜郧国,不战自退。最后,屈瑕与贰、轸两国顺利的订立盟约而返。故《左传》记有"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在以郧国为首的伐楚盟军失败后一年,即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为了打开北图中原的通道,以惩罚绞国助郧伐楚为借口,亲率大军,倾尽国力攻打绞国(今湖北郧阳区西北),但绞军闭城坚守,楚军强攻不下,相持有一个多月。后几经谋划,楚王用莫敖屈瑕献上"以鱼饵钓大鱼"的诱敌法和封锁绞城依山设防的北门取胜,连续多天派士兵假扮采樵人去绞城附近砍柴,诱绞军出城掠夺,并故意让绞军俘去30人。第六日,绞军争出北门,在山中追逐楚军士卒。楚军一面守住北门断其归路,一面命预先埋伏在山下的伏兵进攻出城的绞军。绞军大败,死伤无数。楚军趁机攻城,绞君自知中计,被迫与楚军签订了"城下之盟"。这是史上楚军首创的"诱敌"战法,被归辑入《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和成语"城下之盟"。

郧县青曲镇店子河一带地理,满足了《史记》、汉语成语"城下之盟"战例应具备的全部条件。取得这堵河与汉江交汇地、扼制黄金水道之滨江北岸风水宝地、雄关要塞及战略要地,楚图谋霸业胜券在握。史实正是如此,楚借此"秦楚走廊"、"楚蜀通道",驰骋汉江"始开濮地而有之",占南郑(汉中),控商洛,扼守商于古道及少习关,迫秦在崇山峻岭中筑"楚长城" 御敌,为楚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郧关命名

楚武王赋绞都"郧关"命名,可鉴其独具匠心,可证惟楚有才。"郧"字专用于地名,来源于史事,是口、贝、员、阝合体指事形地字。从口:可指为堵河与汉江交汇口,连线南北古道的渡口;从贝:古代货币,财富;从员:如同韩家洲(口)和店子河一带(贝)绘制的图形,员的本义为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表示俯视鼎(古代立国重器,是政权的象征);从阝:本义与山、地形、地名、邦郡有关,楷书中从"邑",为旌旗。把"郧" 字形、音、义与楚灭绞史实联系起来诠释,应该是:楚军胜利的旗帜,飘扬在雄关峡道处的绞城上,取得这"进可扩疆,退可守土"的楚之门户,风水宝(根据)地,综合国力大增,铸成了楚以汉江为池,以秦巴山地为城,图谋江山霸业的局势。

因"郧"字具有指事、形地、明建制、记战绩、卜国运、抒情铭志、咏地喻世的含义,胸怀鸿图伟业,文韬武略的楚武王,将涵盖楚灭绞的事理、地理、史理的"郧"字,与 ... 守卫险要地的"关"字相匹配,赋予建制地名,"郧关"域名就此应运而生。自此以后,"郧"字落地生根,生命力极其强大、旺盛,从郧关、郧乡、郧县、到郧阳府、郧阳抚治、郧阳地区,一直沿用了二千七百多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