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魏学洢(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Aug0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ㄐㄧ积),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牕(ㄔㄨㄤ,同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牕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ㄙㄢˇ伞)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ㄑㄩ,同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ㄐㄧˊ集)。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牕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ㄓㄨˇ主)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鬚眉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ㄧㄡˊ,通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特殊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至 ... 禽走兽、树木玉石,无一不是就原有材料的形状雕刻成相似的东西,各自具备著不同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隻果核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船头船尾约有八分多长,高度大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盖在顶上。两旁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组,一共八扇。打开窗户一看,有雕刻的栏杆相对著。关上窗子,右边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且用石青涂在刻纹上。

船头坐著三个人,中间那个头戴高帽、满脸鬍子的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黄鲁直在左边。苏、黄两人合看一册手卷;东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开头,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著卷子的末端,右手指著卷子,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体都微微倾斜著;他们紧靠一起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底下、衣服摺迭的地方。佛印看起来很像弥勒佛,袒裸前胸,露出 ... ,抬头看著上方,神情态度和苏、黄大不相同。他横著右腿,弯著右臂支在船上,同时竖著左腿,左手臂挂著念珠靠放在左膝上,珠子可以很清楚地算出来。

船尾横搁著一支桨,桨的左右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绾著椎髻,仰著脸,左手靠著一根横木,右手抓著右脚趾,好像在高声叫喊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著芭蕉扇,左手按著火炉,炉上有个茶壶,那个人眼神专注,面容沉静,好像在听煮茶声的样子。

在那船底稍稍平坦的地方,则题名其上,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那般细小,一钩一画,都很分明清楚,文字涂成黑色。又刻上一个篆文图章,刻的文字是「初平山人」,文字涂成红色。

总计整艘船上:有五个人,有八扇窗子,有篛篷,有船桨,有火炉,有茶壶,有手卷,有念珠各一个;对联、题款和篆章的文字,共有三十四个;而总计它的长度,竟然还不到一寸,原来是拣择细长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我详细的观察后,惊奇的说:「啊!技术也太灵巧特殊了吧!庄子、列子中有许多鬼斧神工的记载,但有谁能够在不到一寸长之内游刃有馀,连鬚眉都清清楚楚的。假如有人跟我说我前面讲过的内容,我一定会怀疑他是骗人的,而现在我却亲眼看到了。由此推想,在棘刺的尖端雕上一隻母猴也不一定是不可能的。」啊!技术也太灵巧特殊了吧!

【注】《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作者】

魏学洢(1596年-1625年),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明末散文作家。魏大中长子。生性孝顺,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捕,魏大中死于狱中,学洢扶柩南归,日夜号泣。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下学洢于浙江监狱。同年亦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