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报告讲义

Aug09

杜甫诗报告讲义

时间:2021/08/09 09:58 | 分类:文章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说明】: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西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著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诗中的情感思路: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1.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2.乃:就。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5.俱:全,都。6.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7.花重(ㄓㄨㄥˋ):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8.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第二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说明】: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已客居四川第五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1.客心:客居者之心。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3.来天地:与天地俱来。4.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5.北极两句: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6.可怜后主还祠庙: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宠信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祠庙: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祠,东边即后主(刘禅)祠。7.聊为梁父吟: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作者以此怀念诸葛亮,借以表达希望朝廷能起用贤才之意。

第三组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说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1.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2.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5.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6.都市:指长安街市。7.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长安的人民。

第四组月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说明】: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1.万里:月运行万里而来,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2.瞿唐:瞿塘峡,安史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3.春来:今春以来。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4.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开:指照亮。满:指月光洒满。青天:蓝天。5.爽:凉爽。合:环绕,充满。风襟:衣襟。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悬:悬挂天空。乌鹊:乌鸦。夜久:夜深。

第五组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说明】:

这首短诗写的是诗人到江边游玩,享受了美好的踏青节日之后,正欲赋归,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四川,成都 ... ,一时间旌旗鼓角,弥漫春郊。和平与战争,在一天内都逢上了,感情自是复杂得很,诗人以「见旌旗」、「春城暮」、「鼓角悲」来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受,而其中的「暮」、「悲」,则可感知调子颇带灰暗。

第六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说明】: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好友严武死去。他既无官职,又无靠山,便于五月携带家小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开始漂泊生活。此诗当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所写。

1.危:高的意思。樯:挂帆的桅杆。2.垂:(显得)低落。3.平野:地势平坦的原野。4.名:声名的意思。着:显著的意思。5.休:辞官退休。6.沙鸥:鸥是一种水鸟,常称白鸥;因为出入沙滩,故又称沙鸥。

第七组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说明】:

这首诗写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杜甫在秦川。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至交。天宝四载(745)分手,至此己经十五个年头。至德二载(757),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捕入狱;次年,即乾元元年(758)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第三年二月在流放途中,被赦放还,回到江陵,旋转江夏,但当时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诗,就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表达了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体现了一种生死不渝的兄弟般的友谊。

第八组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 ... 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说明】: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杜甫于759年(乾元二年)春告别了故乡洛阳,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杜甫写此诗时,距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

1.洛城:洛阳。2.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3.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4.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第九组浣溪沙/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第十组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 ... 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

【说明】:

清人黄生曰:「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先前,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第十一组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说明】: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