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徵士诔并序--颜延之(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Aug2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夫璿(ㄒㄩㄢˊ旋)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1];桂椒(ㄐㄧㄠ交)信芳,而非园林之实[2]。岂其乐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3];随踵(ㄓㄨㄥˇ肿)而立者,人之薄也[4]。若乃巢高之抗行[5],夷皓之峻节[6],故已父老尧禹[7],锱铢(ㄗ姿 ㄓㄨ珠)周汉[8],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9],至使菁(ㄐㄧㄥ精)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10],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ㄔㄨㄛˋ绰)涂殊轨者多矣[11]。岂所以昭末景,汎(ㄈㄢˋ饭)馀波乎[12]!

【注释】

[1]璿:美玉。池隍:护城河。其中有水的为池,无水的为隍。

[2]桂椒:桂:桂花。椒:香草。信芳:确实芳香。

[3]物之藉也:借助了外物。藉:藉著。

[4]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言人以众为贱也。踵:脚后跟。薄:贱薄、鄙视。

[5]巢高:巢:巢父,传说中尧时的隐士。高:伯成子高,传说中禹时的隐者。皇甫谧《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庄子》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弃为诸侯而耕。」抗行:高尚的行为。

[6]夷皓:夷:伯夷。皓:四皓。伯夷,曾谏阻周武王伐商纣而不从,商灭,遂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四皓:汉初隐居在商山的四个隐士,不应髙祖刘邦的征召,因四人须眉皆白,人称商山四皓。《史记》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也,隐于首阳山。」《三辅三代旧事》曰:「四皓,秦时为博士,辟于上洛熊耳山西。」峻节:高尚的节操。

[7]父老尧禹:不以舜、禹为王,而视为父老百姓。指巢父、伯成子高隐居之事。语出《后汉书》卷二九:郅恽谓友人曰:「鸟兽不可与同羣,子以我为伊、吕乎?将为巢、许,而父老尧,舜乎?」

[8]锱铢周汉:极其轻微事与周、汉来计较。锱铢:锱与铢都是极小的计算单位,用以比喻极细微。郑玄曰:「虽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矣。」指伯夷、四皓之事。

[9]绵世浸远,光灵不属:时代已经久远,这些事已不再显耀。

[10]作者:隐者。语出《论语·宪问》:「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11]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谓初行时同道而中途停止或易辙者。同尘:语出《老子》:「和其光,同其尘。」辍:停止。涂:同「途」。

[12]岂所以昭末景,汎馀波乎:这难道可以发扬前贤的馀光流影吗?汎:漂浮。

【原文】

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13]。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14]。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僕妾。井臼弗任,藜菽(ㄕㄨˊ叔)不给[15]。母老子幼,就养勤匮[16]。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ㄒㄧˊ息)之怀[17]。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18],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ㄒㄧ西)鬻(ㄩˋ玉)蔬[19],为供鱼菽之祭[20];织絇(ㄑㄩˊ渠)纬萧[21],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22],简弃烦促,就成省旷[23]。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24]?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月日[25],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26],呜呼淑贞[27]!

夫实以诔(ㄌㄟˇ蕾)华,名由谥(ㄕˋ试)高[28],苟允德义,贵贱何筭(ㄙㄨㄢˋ算)焉[29]?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30],无愆(ㄑㄧㄢ千)前志[31]。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徵士。其辞曰:

【注释】

[13]徵士:古人称讚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浔阳:今日的江西九江市。南岳:这裡指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

[14]好弄:喜欢嬉戏。素心:心地朴素。指达:文章主旨通达。指:同「旨」。

[15]井:指汲水。臼:指舂米。藜:野菜。菽:豆类的总称。

[16]就养:侍奉父母。《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匮,缺乏。

[17]远惟田生……捧檄之怀」:指田过、毛义出仕为官,并非本意,但为亲为孝,为家庭生计,他们不得已而为之。捧檄:奉命就任。

[17-1]田生:齐宣王问田过,君与父孰重?田过答以父重。宣王问,为何士去亲而事君?田过答:「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事见《韩诗外传》。

[17-2]毛子: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为亲屈也。」檄:官府征召的文书。事见《后汉书》卷三九。

[18]道不偶物:为官之道与世不相合。

[19]灌畦鬻蔬:从事农耕。畦:菜园、田园。鬻:卖。

[20]鱼菽之祭:菲薄简陋的祭祀之物。

[21]织絇:织网。絇:用布缕丝麻搓编成的绳索;网罟的别名。纬萧:编织蒿草为席箔。

[22]酒德:指酒。西晋刘伶爱酒而作有《酒德颂》。

[23]省旷:简约安閒。

[24]「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谓屏除名利之心乃至于感染家人都忘却了贫寒。语出《庄子·天运》:「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屏焉。」又,《庄子·则阳》:「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屏:屏除。与:同欤。

[25]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26]冥默福应:谓行善得福的报应因其死亡而沉寂不可知了。

[27]淑贞:贤淑贞洁。

[28]诔:文体名。一种哀祭文,是叙述死者生前德行﹑功业的韵文。。谥:「諡」的异体字。依死者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29]筭:即「算」。计较。

[30]諡典:諡法。古代帝王公卿死后,依其生前行事而给予称号的法则。

[31]无愆前志:不会损害他生前的志向。愆:过失、罪过。

【原文】

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岂伊时遘(ㄍㄡˋ构),曷(ㄏㄜˊ何)云世及?[32]

嗟乎若士!望古遥集。[33]韬(ㄊㄠ淘)此洪族,蔑彼名级。[34]

睦亲之行,至自非敦。[35]然诺之信,重于布言。[36]

廉深简絜(ㄐㄧㄝˊ洁),贞夷粹温。[37]和而能峻,博而不繁。[38]

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非默置。[39]

岂若夫子,因心违事?[40]畏荣好古,薄身厚志。

世霸虚礼,州壤推风。[41]孝惟义养,道必怀邦。[42]

人之秉彝(ㄧˊ仪),不隘(ㄞˋ爱)不恭。[43]爵同下士,禄等上农。[44]

度量难钧(ㄐㄩㄣ君),进退可限。[45]长卿弃官[46],稚宾自免。[47]

子之悟之,何悟之辩?[48]赋诗归来[49],高蹈独善。[50]

亦既超旷,无适非心。[51]汲流旧巘(ㄧㄢˇ眼),葺(ㄑㄧˋ汽)宇家林。[52]

晨烟暮霭,春煦秋阴。陈书缀卷,置酒絃琴。

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ㄆㄧˇ痞)其忧,子然其命。[53]

隐约就閒,迁延辞聘。[54]非直也明,是惟道性。[55]

纠纆(ㄇㄛˋ陌)斡(ㄨㄛˋ握)流,[56]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57]

谓天盖高,胡諐(ㄑㄧㄢ千)斯义?[58]履信曷凭?思顺何寘(ㄓˋ置)?[59]

年在中身,疢(ㄔㄣˋ趁)维痁(ㄉㄧㄢˋ店)疾。[60]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药剂弗尝,祷祀非恤。[61]傃(ㄙㄨˋ素)幽告终,怀和长毕。[62]呜呼哀哉!

【注释】

[32]时:随时。遘:遇见。曷,何。

[33]若:这。

[34]韬:隐藏。洪族;大族。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名级:仕宦等级。

[35]至自非敦:出于自然而非勉力之为。

[36]然诺之信,重于布言:汉代季布信守诺言,当时谚语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布:指季布。

[37]絜:同「洁」。清明、清廉。贞夷粹温:坚贞纯粹而平和。

[38]峻:高大、突出。

[39]「依世尚同……两非默置」四句:谓依俗而行则为同流合污,违世而行则为标新立异,这两种行为,身有其一,必受人非议,皆不得默然置之。

[40]因心:顺应一己之心。

[41]世霸:指当世英雄。虚礼:虚心地以礼相待。州壤:谓州县长官。推风:推重其风操。

[42]义养:出于真诚的侍养。怀邦:怀念乡国。

[43]秉彝:秉性。彝:常道、常法。语出《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不隘不恭:不拘忌,不轻慢。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柳下惠,鲁国大夫展禽,封邑柳下,諡惠,又称柳下惠,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与伯夷并以髙洁著称。孟子认为,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为人过于拘忌;展禽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虽然自洁不可玷污,但处世过于随便。

[44]爵同下士,禄等上农:官位小,俸禄少。

[45]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此处用为动词,测量之意。

[46]长卿弃官: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武帝时召为郎。其仕宦,未嚐肯参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事见《史记》卷一一七。

[47]稚宾自免:郇相,字稚宾,东汉太原人,屡次因病辞官。见《汉书》卷七二。

[48]辩:同「辨」,分明。

[49]赋诗归来:指陶渊明辞彭泽县令而归隐,赋《归去来兮辞》。

[50]独善: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1]无适非心:吕氏春秋曰:「夫乐有道,心亦适。」适:舒服、自得。

[52]巘:山岩。葺:修补。

[53]「人否……其命」二句:谓人不堪其忧,渊明安之如命。

[54]隐约:潜藏。《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迁延:退却。

[55]道性:无欲之性。语出《淮南子·俶真训》髙诱注:「能虚其心,以生于道,道性无欲。」

[56]纠纆:谓祸福倚伏,变化流转。贾谊《鹏鸟赋》:「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纆:两股合编成的绳子,以喻纠结缠绕。

[57]「孰云……明智」二句:《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引老子此言而发议论说:伯夷洁行而饿死,颜渊好学而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如何哉?」「馀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此即用司马迁意。

[58]谓天盖髙:《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髙,不敢不局。」言对神明鉴察的畏惧。諐:古「愆」字,过失。

[59]「履信……何寘」二句:《周易·繫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作者对《繫辞》文义提出质疑。寘:置。

[60]中身:五十岁左右。《尚书·无逸》:「文王受命唯中身,厥享国五十年。」疢:疾病。痁疾:疟疾。

[61]恤:关心。

[62]傃幽、长毕:皆指死亡。傃:向、往。

【原文】

敬述靖节,式尊遗占[63]。存不愿丰,没(ㄇㄛˋ殁)无求赡(ㄕㄢˋ善)。[64]

省讣却赙(ㄈㄨˋ付),轻哀薄敛[65]。遭壤以穿,旋葬而窆(ㄅㄧㄢˇ扁)。[66]呜呼哀哉!

深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

伊好之洽(ㄑㄧㄚˋ恰),接阎(ㄧㄢˊ严)邻舍。[67]宵盘昼憩,非舟非驾。

念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阂(ㄏㄜˊ合)。[68]

哲人卷舒,布在前载。[69]取鑑不远,吾规子佩。

尔实愀(ㄑㄧㄠˇ巧)然,中言而发。[70]违众速尤,迕(ㄨˇ五)风先蹶(ㄐㄩㄝˊ决)。[71]

身才非实,荣声有歇。[72]徽(ㄏㄨㄟ灰)音永矣,谁箴(ㄓㄣ针)余阙?[73]

呜呼哀哉!仁焉而终,智焉而毙。[74]黔娄(ㄑㄧㄢˊ前 ㄌㄡˊ楼)既没,展禽亦逝。[75]

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ㄐㄧㄥ京)此靖节,加彼康惠。[76]呜呼哀哉!

【注释】

[63]式:发语词,无意义。尊:同「遵」。遗占:临终的口嘱。

[64]没:同「殁」。赡:补助﹑救济。

[65]赙:助丧的财物。敛:为死者穿衣入棺。

[66]旋:随即,很快。窆:棺木入土。

[67]洽:和睦、协调。阎:里巷。

[68]阂:阻隔、妨碍。

[69]卷舒:隐与仕。《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布:示。

[70]愀然:面容忧伤。中言:心中之言。

[71]速尤:招致谴责。迕:违背、违逆。蹶:跌倒。

[72]身才非实:谓身体、才华皆不足为实在。歇:停止。

[73]徽音:好的声名。永:远。箴:谏劝。阙:不足。

[74]「仁焉……而毙」二句:应劭《风俗通·正失》:「五帝圣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谓人终有一死。

[75]黔娄:春秋时的隐者,参考《五柳先生传》。展禽:即柳下惠,见[43]注。

[76]旌:表彰。加:胜于。

【注】颜延年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延之为始安郡,道经寻阳,常饮渊明舍,自晨达昏。及渊明卒,延之为诔,极其思致。

【作者】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写了《陶徵士诔》。

【译文】--[序]译文

像璿玉一样的尽善尽美,却没有被认为是护城河上的宝贝;像桂椒那样确实芳香,却没有成为园林裡的至宝;难道是他深广而好远吗,大概是说他的性格不一般罢了。所以没有脚的人却达到了,是借助了外物;脚后跟挨著脚后跟站立的,是因为受到人鄙视。至于说有像巢、高那样高尚的行为,有像夷、皓那样高尚的节操,还不以舜、禹为王,而视为父老百姓;拿一些极其轻微事与周、汉来计较,可是时代已经久远,人们不认为这些人在闪光显灵,致使精华被隐没,美好的传统被断绝,不是很可惜吗!即使是虽今现在的隐者,各人自以为自己不错,但初行时同道可是中途易辙者很多。这难道可以发扬前贤的馀光流影吗?

晋代的徵士、浔阳的陶渊明,是在南岳幽居的人。幼年的时候不喜欢嬉戏,长成之后有一颗不加掩饰的诚实之心。做学生时不称老师的心意,但写出的文章主旨通达。在众人眼裡他郁郁寡欢,与他交谈总是保持沉默。年少时家贫有病,家中没有僕人和小妾。汲水舂米他不能胜任,野菜和豆类也不能有保障。母亲年老孩子幼小,侍奉父母的东西非常匮乏。信奉田生致亲的议论,追想领悟毛子捧檄的情怀。开始辞去了州府的三命,后来做了彭泽令。为官之道与世不相合,就弃官干自己爱好的事。于是就与世间的 ... 告别,有志于官场之外,定迹在深居简出,离尘世更加远了。浇灌菜畦卖蔬菜,为的是得到一些菲薄简陋的祭祀之物;结网编席,来补充粮食的消费。心中爱好奇异的书籍,性格喜欢饮酒,抛弃了烦琐的催促,养成了简约安閒的习惯,这不是所谓屏除名利之心乃以至于感染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皇帝下诏任命为著作郎,他称有病不到官任。过了好多年,到元嘉四年某月某日,死于浔阳县的某地。附近认识的人悲悼,远方的朋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因其死亡而沉寂不可知了,呜呼!这种贤淑贞洁的性格。

一个人的实绩往往凭著诔而更华美,名气则由于谥号而高升,如果符合德义的要求,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为了确保使他的宽厚和乐保持善名而死的美好,爱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合乎谥典,不会损害他生前的志向。所以我谘询了各个友好同仁的意见,应该给他的谥号叫靖节征士。讚美他的辞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