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四则---王昶、马援、郑玄、诸葛亮(国学治要三/三篇/卷二)

Aug23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1],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 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也。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 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2],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 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 己,遵儒者之道,履道家之言,故以元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ㄩˊ鱼)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3],况在己 名,可不戒之 哉!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木,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4]。若范匄(ㄍㄞˋ丐)对 秦客,至武子击之,折其委笄(ㄐㄧ基)[5],恶其掩人也。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6]。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 亦陵之。故三郄(ㄒㄧˋ系)为戮于晋[7],王叔负罪于周[8],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 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9]又曰:『子贡方 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10]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11],言:『闻人之 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 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12]!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 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13],皆以倾邪败没,荧(ㄧㄥˊ营)惑当世,挟持奸慝(ㄊㄜˋ特),驱动后生。虽刑于鈇钺(ㄈㄨ夫 ㄩㄝˋ越)[14],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飢于首阳[15],安赴火于绵山 [16],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17],吾亦不愿也。今汝先人世 有冠冕[18],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颍(ㄧㄥˇ影)川郭伯益[19],好尚通达,敏 而有知。其为 人宏旷不足,轻贵有馀。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吾以所知,亲之昵(ㄋㄧˋ暱)之,不愿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20],不治名高,不求苟 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其有所是非,则託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21],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 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ㄨ污),怯而义勇[22],在朝忘身。吾 友之善 之,愿儿子遵之。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23]。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 节,其取人,务道实,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何忧哉?

【注释】

[1]宝身:爱护生命。全行:修养优秀的品行。

[2]覆车:身败名裂。

[3]盘:盛食物器,也为盥器。杅:盛汤水器,也为浴盆。几:矮桌一类,古人的几用以凭依身体。老人居则凭几,行则携杖。盘杅上雕刻铭文,几杖上刻写诫言,以为警慎。用无过行:每视铭诫,行为无过。

[4]戒阙党:戒树党。

[5] 委:冠。笄:簪。盖赎发加冠插笄其中,以固冠。掩人:盖过别人。裴松之注引《国语》曰: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注:谜 语的古称]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也。」击之以杖,折其委笄。 臣松之案:对秦客者,范燮也。此云范匄,盖误也。

[6]伐:自我夸耀。矜:自以为贤能。做点好事就炫耀,有点能耐就显白。

[7]三郄为戮于晋:晋大夫郄錡、郄犫、郄至,行为矜伐,多有得罪。晋厉公宠爱说厉公 ... 三郄,厉公虽以私欲 ... 三郄,但未招致民愤。见《左传·成公十七年》。

[8]王叔负罪于周:王叔陈生者,姓王叔,名陈生。王叔陈生与伯舆是周灵王的两个卿士,二人争政而讼于王庭。伯舆辞直,灵王右之;王叔理屈,出奔晋。见《左传·襄公十年》。

[9]见《论语·卫灵公》。杨伯峻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了谁?称讚了谁?假若我有所称讚,必然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必有所试:卢弼解释为,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也。

[10]见《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子贡讥评别人。孔子对他说:「你就够好了吗?我却没这閒工夫。」

[11]马援:东汉初人,西汉末战乱,归刘秀,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见《后汉书·马援传》。

[12]对校:「校」为营垒,「对校」即对垒,引为对立的意思。

[13] 魏讽:裴注《世语》曰:「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禕谋袭邺。未及期,禕惧,告之太子, 诛讽,坐死者数十人。王昶家诫曰『济阴魏讽』,而此云沛人,未详。」曹伟:裴注《世语》曰:「黄初中,孙权通章表。伟以白衣登江上,与权交书求赂,欲以交 结京师,故诛之。」

[14]鈇钺:古代军法用以 ... 人的斧子。

[15]夷、叔:伯夷和叔齐。伯夷是商末孤竹君长子,叔齐是次子。孤竹君以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与伯夷,伯夷不受。后两人投奔到周,反对周武王伐商。武王灭商,两人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16]安赴火于绵山: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即位后,赏赐随从,没有赏到他。遂和母亲隐居绵上山中而死。文公找寻不到,曾以绵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17]圣人不可为:圣人不这样做。

[18]世有冠冕:世代做官。

[19]颍川:郡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一带。得其人:喜欢的人,友爱的人。

[20]北海:王国名[相当于郡],在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徐伟长:即徐干,三国时人。

[21]东平:王国名,在今山东东平县一带。刘公干:即刘桢,三国时人。徐干、刘桢属建安七子。

[22]乐安:郡名,在今山东博兴县一带。任昭先:任昭先名嘏。三国时人。处不避洿:洿,低洼的地方,谓不计较名利。怯而义勇:外柔内刚。

[23]庶几:也许可以。

【注】王昶戒子书写在青龙年间。

【作者】

王昶 (?-259年), 字 文舒 , 太原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三国时魏国武将,官至司空 。 儿子王浑亦是曹魏将领。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

【译文】

为子之道,最重要的事情是珍爱自己的身体,保全良好的品行,并以此来显扬父母。这三件事,人人都知道很好,可还是有人身危家破,陷入灭亡的灾祸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开始所学 ... 就不是正道。孝敬、仁义,是各种品行当中最重要的,也是立身的根本。讲孝敬,则家族内部才会安定;讲仁义,则会受到乡亲们的尊重。这就是说好品行形成于自身,名声就会显扬于社会了。人如果不坚定地培养好品德,而舍本逐末,就会陷入华而不实,就有可能结成帮派。华而不实就会有虚伪的毛病,结成帮派则会有彼此牵累的祸患。这两方面的鑑戒,可以说是非常显明,但是仍然有很多人重蹈覆辙,舍本逐末的现象更为严重。这都是迷惑于一时的虚名、贪图于眼前小利的缘故。富贵和声名,从感情上说是人人都喜欢的,但是君子有时候能得到却不愿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厌恶不由正道而得来的名利。人生值得担忧的事是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想要而不知满足,所以才会有遭受困辱的忧患,才会有令人悔恨的过错。常言道:『如果不知足,就会丧失其所需要的。』所以知足的富足是长久的富足。观察往事的成败,看清将来的吉凶,(就会明白)追名逐利、贪得无厌的人,没有能保持家族不衰而长久享有福禄的。我是希望你们立身处世,要遵从儒家教诲,奉行道家所言,所以用深沉静默、谦和淡泊之意来给你们起名字,想使你们顾名思义,不敢违背逾越圣人之教。在古代,盘盂上铸有铭文,几杖上刻有告诫,为的是低头抬头都能看见,使自己不会有越轨行为,更何况这些警言就在自己的名字中,能不随时戒备吗?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成就得慢则会善终。早晨开花的草,到晚上就会凋谢,而松柏的茂盛,在严冬也不会枯萎。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孔子)不喜欢速成,戒忌阙党童子般的轻狂。从前晋国的范匄在秦国客人面前显示才能,以至于被他的祖父武子打了一顿,还把他的发簪折断,就是因为范武子不喜欢他盖过别人。人有优点很少有不自夸的,有点能耐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就会遮盖别人,自傲就会盛气凌人。遮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遮盖他;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会欺侮他。所以晋国的郄錡、郄佳、郄至三人,被自己欺侮的人所 ... ;王叔(与人争权夺利)最后成为周朝的罪人。这不正是自夸自傲、喜欢争名夺利带来的灾祸吗?所以,君子不自夸其能,不是为了表示谦让,而是不喜欢遮盖别人。人如果能够以屈为伸、以让为得、以弱为强,就很少会不顺遂。诋毁和讚誉,是产生爱和恨的根源,也是决定祸与福的关键,所以圣人对此特别谨慎。孔子曾说:『我对他人,诽谤过谁呢?讚誉过谁呢?如对某人有所讚誉,必经试验。验知其人有所讚誉的事实,这才称讚他。』像孔子这样有德的圣人,还如此谨慎,平庸之辈又怎么能随意诋毁或讚誉别人呢?

从前伏波将军马援告诫他的侄儿说:『听到别人的坏处应当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声一样,耳朵可以听,嘴巴却不能说出去』。这个告诫真是至理名言。别人如果诋毁自己,应当退一步反省自己。如果自己确有可被别人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诋毁就是恰当的了;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可被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荒谬的。如果所言恰当,就不能埋怨别人。如果所言荒谬,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危害,何必反转去报复呢?再说,听见别人诋毁自己便发怒,是憎恶别人败坏自己的名声,与其让人家更起劲地诋毁你,还不如默默地去修养自身。谚语说:『要驱除严寒,没有比套上皮衣更好的办法;要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修养更好的办法。』这话确实很对。如果碰上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特别是那些凶狠险毒的人,距离他们近点都不可以,更何况与他们面对面地争论是非曲直呢?这样做的祸害大得很啊,能不慎重吗?

我和世人交往共事,虽然有的出仕、有的隐退,情况各有不同,但各有其长处可取。如颖川郡的郭伯益,处人喜好通达,聪敏而有智慧。可是他的为人,宽弘开朗不足,鄙薄与敬重有些过分。碰到中意之人,他敬重如山;碰到不中意的人,他轻视如同草芥。我因为和他相知,所以关係密切,但不希望儿子们仿效他。北海的徐伟长,不追求显赫的名声,不谋求不正当的获取,坚持淡泊处世,一心研习道义。他要是有所讚扬与批评,就凭借古人(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直接对人进行褒贬。我很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乐安国的任昭先,为人纯朴敦厚,做事遵循道义,内心聪敏而对人宽和,处世不避艰苦的环境,看似胆小却能见义勇为。我和他友好亲善,希望儿子们以他为榜样。如果你们对我讲的道理能加以引申,触类旁通,你们大概就能举一反三了。(具体说来)就是在使用钱财时首先应考虑家族其他成员,施舍时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出门回乡要思念看望老年长辈,议论时注意不要贬低别人,做官要崇尚尽忠尽节,衡量人定要看其政治主张和实际表现,处世要戒骄戒淫,贫贱时切勿忧愁,进与退要想到是否合宜,做事之前要反覆思考,如此而已。(你们如果这样做了,)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网路资源〔群书治要精华选读〕〔王昶戒子书试解〕

 ====

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ㄐㄧㄣ今)结褵[1],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2],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 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ㄔˋ赤)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 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3],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1]施衿结褵:替她繫好衣襟、结上佩巾。

[2]口无择言:不说人短长。

[3]下车辄切齿:刚到任的时候,每每切齿痛恨他。

 【注】(东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

【作者】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陝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 ... 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如同听自己父母的名字;耳 朵可以听,嘴巴却不可以说。喜欢议论别人的好坏,随便批评正常的法制,这是我最最厌恶的事,宁愿死也不愿意听到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你们已经知道我平时很痛 恨了,而我却再要说的原因,就好像父母送女儿出嫁时,替她繫好衣襟、结上佩巾,反覆申明父母的告诫,希望你们一辈子不忘记罢了!

因为,龙伯高这个人,敦厚笃实,周到谨慎,不说人短长,谦虚节俭,廉明公正,很有威仪,我敬爱他、器重他,希望你们学他。杜季良这个人,豪情侠骨,急公好 义,忧人家的忧,乐人家的乐;交的朋友好人坏人都有,但都能相处适宜。父丧的时候,招致宾客,几郡的人都到。我敬爱他、器重他;但是不希望你们学他。学不 到伯高,还可以做一个谨慎的士人。所谓刻鹄不成,还像隻野鸭。学不到季良,那就坏成了天下的轻薄子弟,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狗了。到现在为止,季良这个人到 底如何,还未可知,郡将刚到任的时候,每每切齿痛恨他,州郡裡的人都把他当做话题,我常常替他担忧,所以不愿意我的子孙学他。

【赏析】+网路资源[<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马援列传]

====

郑玄:戒子益恩书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1]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ㄧㄢˇ眼)、豫之域;获觐( ㄐㄧㄣˇ紧)乎在位通人,处逸[2]大儒;得意 者咸从捧手[3],有所授焉。遂博稽(ㄐㄧ机)六蓺(ㄧˋ艺),粗览传记,时覩(ㄉㄨˇ睹)祕书[4]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5]田播殖,以 娱朝夕。

遇阉尹[注]擅埶(ㄕˋ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ㄅㄧˋ壁)[6]大将军三司府[7],公车 (ㄐㄩ居)[8]再召。比牒 [9]併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其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閒居以安性,覃(ㄊㄢˊ谈)思[10]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ㄑㄩㄥˊ穷)[11]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ㄒㄩˋ序)[12]求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ㄧㄝˊ耶)!可不深念邪!

吾虽无绂(ㄈㄨˊ服)冕[13]之绪[14],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15]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飢寒[16]。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注释】

[1]厮役:供使役的人。

[2]处逸:隐居于民间。

[3]得意者咸从捧手:有合意者都去讨教。

[4]蓺:与「艺」同。覩:与「睹」同。祕书:宫中所藏的图书祕记 。

[5]假:借。

[6]埶:与「势」同。辟:徵召。

[7]三司府:三种官职的合称: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

[8]公车: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

[9]比牒:官方文书或证件。

[10]覃思:深思。

[11]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12]勖:近「勗」同,勉励。

[13]绂冕:古时礼服及礼冠。

[14]绪:事业。

[15]论赞:史传末所附的评论。

[16]无恤: 即抚恤。

【注】郑玄的《戒子益恩书》就是他晚年写给儿子的述志教子文章。

【作者】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为汉尚书僕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译文】

 我的家里以前的生活很贫穷,经父母和众兄弟允许和支持,辞去衙门裡担任供人使役的僕役,我曾经到过周、秦两朝的都会西安、洛阳、咸阳等地游学,来往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各地。有幸拜见在官位的博古通令、博学多才的人,还受教于隐居民间的有学问的大儒学者。见到这些学业上颇有成就的人,我都虚心求教。他们对我都热心给予指导,使我受益匪浅。这样,我广泛地考察和研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典籍,也粗略地阅读了一些传记,还时常参阅外面不易得到的藏书,领略到一些天文方面的奥秘。

过了四十岁以后,才回家奉养父母,租田种植,以使父母欢度晚年。后来,遇到宦官专权,捕禁异党,我也受牵连被捕入狱,坐牢十四年之久,直到朝廷大赦,才得到自由。

恢复自由后,恰逢朝廷选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大将军三司府徵召我做官。与我同时一起被徵召的人,早就做了宰相。我觉得他们几位有美德有高才,配得上为王臣,适宜于在重用之列。而我反覆考虑自身的条件,觉得自己不适宜去做官。我念念不忘做的是,记述先代圣贤的思想,整理、注释

诸子百家的典籍。我渴望在做学问上竭尽所能施展我的才华。因此,朝廷一再徵召我,我也未应徵召去做官。

但是因为黄巾贼作乱,自己如浮萍般南北漂流不定,等到再回到家乡。算算自己的年纪已经七十岁了。一些以前平常的经书已经没落,仍然有失误的地方。依照礼经,当以家务传子孙。今日我告诉你我年纪已经老了,把一些事情交代给你;我将要过著悠閒自己的生活来养生,深思研究一些事情来度过人生最后这一段日子。我自己并非是作官的命,寻问族中亲人的烦恼,就是祭拜坟墓,观看有没有其他动物来侵扰,怎么可能不拿著拐杖出门呢?所以家中大小的事,你都要一个人去承担。

想到你孤孤单单一人,没有同胞兄弟,可以相互依靠,你更应该勉励自己努力探求君子之道,深入鑽研、修养,不要有丝毫懈怠,要恭敬、谨慎、威严、讲礼仪,以便做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要能显耀而有名誉,要靠朋友同事的推崇,然而,要成为有高尚德行的人,能立足于世上,要靠自己有志气,去努力。

我平生虽然没有做高官显贵的业绩,但颇有谦让爵位的高风亮节。使我感到欣慰是,我在论述先圣典籍的原意和褒赞先圣思想方面,还做了一些事情。在这方面,我没有留下让后人可指责而感到羞愧的地方。使我放心不下的,只是亡故亲人坟墓尚未建造完毕。我一生所特别爱好的这些书籍,都很破旧了,现在我也无力到书房去整理定稿,只好传与后人。我已年迈,日薄西山,我还想做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的家境大不如以前了,只有你勤奋努力,不荒废大好时光,方能不必担忧温饱问题。你要节衣缩食,俭朴度日,就可以使我没有什么可以惦念的了。这些你要牢记。如果你忽视、忘却了我的这些话,那只能算我白费口舌了。

【赏析】+网路资源[【古文观止】东汉 郑玄:戒子益恩书 ]

====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1]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ㄊㄠ涛)慢[2]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1]澹泊:同淡泊,清静寡欲。

[2]慆慢:怠慢;怠惰。

[3]治性:陶冶性情。

【注】诸葛亮的「戒子书」,是写给七岁的诸葛瞻。

【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 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担任蜀汉丞相,封武乡侯,辞世后追諡为忠武侯,因此亦受后世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早年则有号卧龙、伏龙。

【译文】

 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险来涵养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为学一定要宁静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禀赋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因此,不努力学习无法增广才智,不立志无法成就所学。人若是怠惰了,就不能奋勉精进;若是凶险急躁,就不 能化恶向善、成就德行。年华随时光消逝,上进的意志也随著时光远去,终至一无所成,很可悲地守著敝陋的屋舍,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