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有留学英国吗??

Sep14

孙中山有留学英国吗??

时间:2021/09/14 15:09 | 分类:知识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中山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厚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两名毕业生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有留学英国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厚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孙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国父,中国 ... ...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 ... 通令全国,讚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 ... 尊为「永远的 ... 」;中国 ... 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

名字

孙文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实际使用的名字外,孙文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孙氏本人于所有公私档案均以「孙文」署名。在西方,孙氏以「Sun Yat-Sen」(孙逸仙)之名闻于世。

性质 名字 说明

谱名 德明 族谱上记载的名字。

幼名 帝象

名 文 在家乡上学时所取。

字 载之 由名「文」而来,取「文以载道」之义。

号、教名 日新 1883年于香港信仰基督教,受洗时的署名。取自《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语。

号、教名 逸仙 由汉文教师区凤墀牧师,依粤语谐音所改。

拉丁转写 Sun Yat-Sen 「逸仙」的音译。因孙氏曾任医生,英文亦常加上「Dr.」。

化名 中山樵 1897年于日本流亡,投宿旅舍时,不能使用真名以掩护行踪,日本友人平山周想到附近有贵族中山家宅邸,便取日本姓为「中山」,加上自取之「樵」。又「中山」实为明治天皇生母中山庆子之出生家族,由于孙文钦佩明治天皇推动明治维新,当其获悉这个意外的名字竟有这层关係,便连称自己会常用。

化名 高野长雄

惯称 孙中山 1903年革命人士章士钊将日本人宫崎寅藏(即宫崎滔天)之著作《三十三年之梦》翻译为《大革命家孙逸仙》时,将本姓与化名连用,从此成为后人对孙文的惯称。

此外,孙氏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氏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的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台湾省历史教料书亦採用此说。[1]

至于「孙大砲」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来源有多种说法:包括为袁世凯所取,或係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却不实在。

又,孙文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常当众倡言反清,闻者多胆怯走避,惟陈少白、尢烈、杨鹤龄附和之,乃得四大寇之浑名。

遗书

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他在三份遗嘱上签署。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儘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 ... 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孙中山过去一再推迟为遗嘱签字,此时在宋庆龄附助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名。[6]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致苏联遗书

「苏维埃 ... 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 ... 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 ... ,我希望 ... 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 ... 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 ... 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 ... 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併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注:以上遗书为孙中山先生本人署名的文章,由于孙先生已逝超过五十年,版权已告失效,故在此录用。

思想

孙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将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但是也有少部分见解是「兄弟(我)所独创」(孙文语)。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人民有权, ... 有能」的「权能区分」;广兴福利,大有为式的「万能 ... 」。

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複决四种。

... 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曾说「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似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与俄国克鲁泡特金的无 ... 主义思想的影响。

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 ... 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 ... 。 ... 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複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画。

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哲学主张:「知难行易」。

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