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皇选择了法家思想治国?

Sep1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沿用商鞅以来的法度

由秦孝公开始的历代国君,沿用商鞅所定法制,使秦国力上扬,终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商鞅据法家思想制定的法令,长期行之有效,是秦强大的重要因素。因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仍以法家思想治国。

2. 法家切合大一统时势

春秋战国时各国混战不休,民生困苦,人民都渴望天下统一。法家重君权、讲治术,切合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所以秦始皇因应时代趋势,把法家提倡的中央集权制度全面推行,以加强管治。

3. 法家符合君主利益

六国遗族常思复国,秦的宗室贵族及儒生援引周代封建为例,要求秦始皇分封。重行封建,不利于巩固、扩大君权;而秦始皇雄才大略,不容君权受削弱。法家主张法、术、势配合运用,集大权于国君一身的思想,较切合秦始皇巩固君权的需要。

4. 秦始皇刻薄寡恩

部分与秦始皇交往的人指他缺少仁爱之心、粗暴而不信人、固执己见。有上述性格的人不会接受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会比较接受刻薄寡恩、崇尚独裁的法家思想。因此他以法家治国,也有个性的因素。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

法家认为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随著时代的进步,政治制度也要跟著发生变化。法家指出当时政治、经济的变动、权力的转移与争夺都是合理的、进步的。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商鞅注重「法」,申不害注重「术」,慎到注重「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国君权力的主张。而韩非则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这些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生活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尚未结束,其中儒、墨、道、法四家流传较广。或多或少都对秦始皇产生过影响。其中,以法家影响最大。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吸取了诸子学说中的集权思想,特别是法家学说中的法治精神,构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以法治国的理论体系,著有〈孤愤〉、〈五蠹〉等著作。秦始皇对此十分讚赏,因此「统一天下,以法治国」成为他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倾向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