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Q之争到守护自由意志

Aug1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1月3日,腾讯公司发表了《致 ... 用户的一封信》,宣布“在360公司停止对 ... 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体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 软体”。一时,网上对“ ... 不兼容360”的议论炸开了锅。“对抗和竞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我只是需要一个交流工具!”面对腾讯3Q之争的升级,不少网友都觉得自己很无辜,他们表示,两家互联网公司的争斗不应该把用户直接置于必须选择的境地。

心理分析

近日,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 ... 对决360”一直处在“高热”位置,而当11月3日腾讯公司《致 ... 用户的一封信》发出后,“非常艰难的决定”这一短句更是迅速蹿升为微博排名第二的热门话题。作为无辜的软体用户,此时被逼迫著放弃中立态度,不得不在“ ... 和360,有我没它”的形势下做出选择,网友们的自由意志受到干扰,360与 ... 之争也因此引发了公愤。

强势权力总是会引人反感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假设身边有人指导你进行着生活的每一步:起床时要睁开眼睛、洗脸时要用清水、上班时要穿好外套、走路时双腿要交替迈出……你听了会有什么感觉?烦死了啊!对这样的人我们恨不得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即使是那些我们认同的行为,一旦成为别人对我们施加的命令,我们也会生出本能的反感。

... 扰的自由意志

读者小珊在一家公司做文职。工作一年半以来,公司的工作让她非常苦恼。按著当初招聘时领导的说法,小珊进入公司以后,是要负责主持工作的。可在她熟悉业务流程以后,领导却迟迟没有给她放权。小珊郁闷地说:“看得出,我们领导是个好人,即使我们下属工作范围内的事儿他也要主动揽过去,把任务计画的时间、周期都设计好后,才把计画交给我们。”

于是,小珊每天的工作只需拿着领导的计画稿,补充一下日期时间、各部门 ... 之类的细节,就可以把表格打印下发了。领导制定的计画总是精细又合理,其它部门的人很少有异议,因此小珊的工作也很清闲。朋友们都对小珊有这样一个上司羨慕不已,小珊心里却有一个疙瘩:“既然整个计画都是领导的设计,我自己的想法又体现在哪呢?”说到这一点,小珊非常不安,“如果我每天只是机械地传达别人的意思,那么我存在的意义与一只木偶有什么区别?我还凭什么留在这儿工作呢?”

平日里,我们感受自由意志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对生活中一个个事件做出选择来实现的。如果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在工作中很少有途径表达,甚至根本没机会表达,那么不管其工作进行得多顺利,他都很难感到快乐。小珊的领导在工作中替她做了太多决定,虽然他最后交给小珊的计画近乎完美,但里面没有小珊的意志。没有机会做出选择,就等于“我”没有存在过,因此小珊才感觉自己就像木偶一样。

抑制不住的“自我表达”

自由意志如同一株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植物,不论外面强风暴晒的干扰多么强大,它总要找机会在生活中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表达出来。

小珊说,部门里各种主要工作几乎都是领导亲自操刀的,需要大家做的事情已经很简单,尽管如此,小珊和身边的同事们还是经常出错:原本清晰的草稿会被抄错、事先通知的开会时间总有人会忘记、定好的报表到了最后期限也迟迟交不上来……领导对大家已经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可无论怎么强调,问题依然存在。

大家之所以屡屡犯错,并不见得都是在故意给领导找麻烦。换个角度来看,因为领导的勤劳,大家的自由意志在工作中受到侵犯,每个人因此不自觉地在各种地方犯一些小错,实际上是在与领导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意志对抗。

强制打压造成的“自我补偿”

有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如此。总能听到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或者“难管”——“不让他花钱喝那些碳酸饮料,他偏不听!”、“告诉他放学后不准去同学家玩,他偏偷着去,被我发现以后还跟我说谎!”……站在父母的角度看,这叫“逆反心理”或者“屡教不改”,而站在孩子的角度,这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孩子之所以明知故犯,并不是碳酸饮料真的有多么好喝,或者某位同学家真的有多大吸引力,他们只是借助这些理由与父母的意志相抗衡,只是为了体验“替自己行为做主”的感觉。

自由意志作为生命的本能欲求,压是压不住的。强势的打压容易造成三种结果:孩子被彻底管教成没有主见的人,一旦脱离权威的指点,就无法做出行动;表面上看,孩子被管理成了令人放心的“乖孩子”,可是,只要外出读书或者工作期间脱离了父母的监视,他马上会摇身一变成为陌生的“坏孩子”,抓紧一切机会开始“自我补偿”;发展到极端,成为一个特别叛逆的人,无论父母怎样让他“学好”,他都偏偏要“学坏”。

父母们若能意识到自由意志的这一特点,不妨在教育孩子时“抓大放小”,在“零用钱怎么花”、“衣服怎么穿”、“休息的时间怎么安排”这些小事儿上授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真正疏导孩子的情绪,适当满足孩子自主选择的需要,以防他们把积累的不满用在反抗更重要的事情上。

相信大家都读过这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位老人家附近住着4个顽皮的孩子,他们每天在老人家屋外打闹,让老人无法静心休养。起初老人对着孩子们大吼,试图赶走他们,结果孩子们不但不听,喧哗声反而越闹越大。后来,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走出房门,把孩子叫到一起,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欢迎你们每天都来我的屋外喊叫,每天我将给你们每人5美元的奖励。”孩子们开心地答应了。当孩子们对此逐渐习惯后,老人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减少付给孩子的报酬,当报酬减少到只有10美分时,孩子们生气地说:“哼!就给这点儿钱还想让我们喊叫?我们才不干呢!”从此,再也没有孩子来闹了。

由此可见,当有人希望获得我们的支持时,他可以逼迫我们:“必须有我没它!你自己看着办吧!”也可以换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摆出客观事实,支持我们自主做出选择。没有谁能随心所欲地绑架别人的意志,因为无论事情怎么执行,总会有一个声音追上来问:我的自由意志体现在哪里?本报记者 安欣

强势权力总是会引人反感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

即使是那些我们认同的行为,一旦成为别人对我们施加的命令,我们也会生出本能的反感。

自由意志作为生命的本能欲求,压是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