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厌食与心理学研究

Aug15

暴食厌食与心理学研究

时间:2020/08/15 07:37 | 分类:心理学知识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厌食症

或称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正常认识,担心发胖,临床表现为用自愿禁食、引吐、服用泻药等药物、体育锻炼等 ... 过度追求减轻体重,甚至在明显消瘦的情况下还认为自己太胖。

其主要分为两类: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锻炼,暴食引吐型患者为间歇出现暴食,然后又用各种 ... 降低体重。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

病症成因 (1)社会因素 常与社会因素有关,多有过度追求身体苗条的心理。由于担心发胖,认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 厌食症 神、有魅力,所以对身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期望,使她们非常注意饮食和体重,唯恐进食就会发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进后再设法吐出来。多见于那些谨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强的成功女性。此类患者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绪不稳定、无端的挑剔和喜好。 (2)家庭因素 与家庭环境有关,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质类固醇激素升高等。 在上海,记者从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因为厌食症的严重困扰,到心理咨询事务所寻求帮助,她们占了求诊总人数的60%。心理咨询师发现,造成这些病例的根本原因竟惊人地相似——因为家庭“病”了,孩子才病了。


暴食症

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暴食症的的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渐渐患者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 ... 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 ... 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 ... 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 ... ,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心理学家:恐惧让人发胖

少吃多动,减肥不难。但据南非“健康24小时”网站报道,在南非运动科学院减肥研讨会上,著名心理学家达芙妮·库珀语惊四座——恐惧让人们越来越胖!

她分析:首先,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食物缺乏恐慌信号”,一旦食物不足,恐惧感就油然而生,一想到要放弃“吃”,就会焦虑、紧张,最后吃得更多。其次,大众媒体所描述的完美身材,常让许多人感到压力巨大,而为了瘦身,人们还会改变许多计画,丧失许多乐趣,从而将自己置身于恐慌状态之中。而人一旦进入恐惧、压力的状态,大脑就会向肾上腺发出信号,导致大量皮质醇释放。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进而造成体内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库珀认为,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不是食物,而是恐惧和恐惧造成的压力。

研究者因此建议人们,在减肥过程中先要放松心情,热爱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越减越肥。”专家说,想通过厌食来达到减肥的做法非常危险,这会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乏力、易疲倦和抑郁等症状,还会使正在青春发育期的少女因摄食过少,骨骼发育不全,影响身高,甚至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延伸阅读:亲密关系:减肥与厌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