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哭吧,哭吧,不是罪

Aug1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当一个人心理状态出现失衡的时候,哭这种表达有利于当事人宣泄与缓解心理的感受,对失衡心理的恢复是一种良好的促进方式。

该哭时哭


普通人在遭遇地震、海啸、战争等突发社会事件,或者面对离婚、破产、 ... 、失业、遗弃等重要生活事件时,心理会因为受到严重冲击而导致心理失衡。这时,当事人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哭泣、晕厥、焦虑、恐惧、失眠、头痛等系列心理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是人在“非正常时段”的“常态反应”。其中,哭泣是我们见到的最直接、最外化的表现。

哭,作为人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让人得到有效的自我调节。尤其是在一个人心理状态出现失衡的时候,这种表达有利于当事人宣泄与缓解心理的感受,对失衡心理的恢复是一种良好的促进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在日常中若得到合理应用,甚为有益身心。

从心理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统”,在遭遇心理失衡时,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这个“心理免疫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失衡或恢复平衡,但也有一部分人不能自行缓解,甚至随着时间的延续出现心理疾病。这时不妨请专业心理工作者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研究证实,科学地进行危机干预,既可以帮助当事人尽快走出心理困境,又可以为社会减少救助的时间和资源。在危机干预中引导当事人“科学地哭”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艺术”的技能。随着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群体与个人对不良社会事件和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冲击的后果和影响越来越重视,因此,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很有必要。

科学地哭


在进行危机干预时,心理工作者引导当事人“科学地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哭是宣泄与缓解情绪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过渡的、无节制地哭却会加深当事人的心理反应,出现不良的后果,甚至引起当事人呕吐、晕厥等状况的发生。

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情绪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在心理失衡的时候,哭很重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哭进行一些科学的设置,比如在时间上进行一些设置,在空间上进行一些设置等。

一般情况下,哭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哭的时间。一个正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人,内心很脆弱,因此,不适合哭得太久,一般有3-8分钟即可,这样,既可以让当事人宣泄不良情绪,又不会因为过度伤心而导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在旁边陪伴的人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干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可以很坚定地告诉当事人“好了,现在可以不哭了,不要再有声音了,你可以使劲地呼吸,深呼吸,然后深深地呼出去。好的,再来一次”。透过这样的干预,可以让当事人重新回到情绪稳定的状态,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悲伤中不能自拔,以防止“祥林嫂现象”的出现。

哭的行为。

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人,一般内心是冲突的,因此,大多数人一边哭泣,一边用手掩面,因为内心的情绪已经要爆发,但又觉得“这样不好”、“太丢人了”等,这样的一种矛盾状态,会让当事人陷入内疚和自责中。如果在旁边陪伴的人给予当事人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就会减少这种冲突。可以用“没有关系,你可以大声哭出来”这样的语言,同时轻轻拿下当事人捂在嘴巴上的手,给当事人的情感宣泄以支持和鼓励。

哭的空间。

哭是个人最真实的自我表现,大多时候都是自己无法忍耐的,因此,当事人需要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进行这种表达,以避免事件平息后的自责和羞耻感,避免受到再度伤害。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让当事人在房子或者帐篷内完成“哭”,并用一个象征性的东西包裹一下当事人,这样就形成了两层防护。除此之外,还可以建构一个“人房”来进一步保护:四名陪伴者,其中一人与当事人背靠背坐下来,两人分别在当事人的两边坐下来,还有一人与当事人的面对面坐下,这样,一个安全的“人房”就形成了。这时候,当事人进行哭泣或其他的情感表达就相对安全了,可以避免表达之后的二度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