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梦:女性的觉醒 (二)

Aug1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不是把生命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关系上,放在所谓的孩子,放在爸爸妈妈,放在周围的一切重要关系的人身上。其实,要放在存在这件事情上,就是从自己身心灵存在的基础上打好非常稳固的内在基础,基础里涌出能量和爱,涌出高昂身心灵的幸福感,在给予别人所需要,这才是真正不是本末倒置的道路。现在大部分人活的本末倒置,古人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已经被内地非常多的从业者诬蔑化,甚至导致媒体攻击“身心灵”三个字。

而“身心灵”在国外在奥普拉的节目,在所有脱口秀节目中,不断探讨的议题,国内攻击的风潮是前一阵事件引起的,让灵性复兴运动在内地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要建立观察力,因为引介进来的途径太多,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有理性的路线有不理性的路线,我们一定要找对路线,我在过去30年翻译的著作中是奠定正面路线的,把东方理念和西方心理学结合起来是比较理性的路子,这个路子,大家一定要有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的基础,同时要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童年时受原生家庭影响,怎么塑造人格惯性模式,这些人格惯性模式也有一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果,有九性人格,玄学研究之下有12个人格模式需要关注,第一种人格模式,不管男性还是女性活在全然自我中心的状态,她的所有重点只是在达成自己的目标,对于他人重要的他者,基本上没有觉知力也不在乎别人的需求是什么,关注的是自己。这样人格模式很可能工作非常有效率,达成自己生命目标速度非常快,而且核心所要的东西是掌握很清楚,但是他丧失了对于其他人的觉知跟体恤,这样人格模式的人反观一下自己,通常对自己反观力非常薄弱,通常是周围人跟我回馈,我们才知道我是这样以自我中心的。

周围人回馈特别是亲密关系伴侣我们需要非常重视他们的建议。可是往往在亲密伴侣关系里,我们却最排斥对方给我们的建议,我们永远期待伴侣给我们认同、肯定、赞许,可是事实上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很漫长的时间之后,甚至对方眉毛动一动嘴角动一动我们都知道他潜意识是什么,所以身边的伴侣和意见批评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就丧失了客观观察自己的机会。 特别是自我中心的人极需要发展出对伴侣,对身边重要人谏言的接受。

还有一种人花很大的功夫保有自己的资源,他没有办法把他的资源分享给别人,包括精神、知识、学术上的斩获也不愿意分享,他只是一味地享受自己,只要自己的音乐、美食、咖啡等生活物质所需能够让他有感官上的满足就够了,所以资源分享能力不够。这样的人也会遭到很大的挑战,可能逼迫他从舒适地带跨出来学习跟重要关系人把他一切金钱、权利各个层面的资源都能跟重要人融合在一起。

还有人的模式,特别是女性容易多话而不善于聆听,她说出来的话没有重点,只要一开口就像一个连续剧剧情里的脚本一样,要把剧情里每一个婆婆妈妈各种各样感受都要描述出来,而没有办法抓住事物的根本,或者是浓缩宏观的能力跟别人分享,这样的人也会造成身边伴侣的不耐烦,让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没有办法融洽,男人大部分的沟通模式是希望快速找到问题的重点,然后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是女性沟通模式却常常落在只是想要叙述,并不是想要解决问题,透过不断说的过程疏解自己的忧虑,男性对这样的模式不能接纳,这在日常生活里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落入陷阱。

还有人是内在婴儿依赖性,依赖性非常强,期望他的伴侣,她的先生能够向父亲一样照料她,呵护她滋养她,她没有办法用同等的态度滋养照料对方,也不会有太多人有耐性长久下来一直扮演女人身边的父母,这样的角色是没有人有耐性长久扮演的,如果有这样的倾向,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倾向降低,学着变化有能力照料别人的人,这是另外一个模式。

还有人非常骄傲,他的内心里有一种没有办法平等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他总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是优越的,是超越周围人的,当他用自我中心傲慢态度对待身边人的时候,当然会让身边人感受到被贬义不舒服的感觉,这样子也会造成长久下来的关系上的不平等,这样的人要学 ... 是平等对待。

还有人是没有办法宽恕,过度的完美主义,过度的苛求,过度的注重细节,希望对方所有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都符合自己的细节要求和精确性要求,这种也会造成伴侣的压力,这种人要学会大而化之,学会无条件的接纳和宽恕。

还有人过度要求和谐。不断带着胆怯的心灵去观察生活,观察别人有没有赞同他,有没有认同他,有没有跟他产生和谐的关系,如果关系产生一点点不和谐就会有内在的紧缩感,由于过度关注关系的和谐性变成没有办法果决地确定自己,当他越是不能确定自己的时候,恐惧越多,这个恐惧别人是可以意识到的,当别人意识到深层浅层的不安,关系里就会有暗流和不自在。

还有人占有和怀疑强烈,只有伴侣小学同学或者是另外异性勾起了快乐的感觉,他感觉这里会发展亲密关系和婚外情,风吹草动都会勾动他的意识,他要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让危机感能够降低,学会化烦为简,把复杂情感过度敏感,过度有危机感的倾向降低,然后我们才不会透过内在的恐惧,向外形成我们不愿意看见的遭遇。

现在很多人阅读《吸引力法则》的书,你恐惧什么就会吸引来什么,所以我们恐惧的东西是要试图透过我们的正念和对内的观察把这个模式放轻松,化繁为简。

还有人在心智上出世带来的慧根,他的言行和表达都是很理性的,高高在上地用象牙塔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他没有办法用一般人平常化的沟通,他觉得一般人讲的琐碎事没有道理,是非常乏味的,他在伴侣上也会出现好为人师的倾向,这样也会让伴侣和身边人感受到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情况。

还有人是对自己情绪连接不佳,他一向是用理性压抑脆弱的情绪。我们在海口办工作坊的时候,有一位女强人工作能力非常强,她在工作单位是主管,但是她从小被父母训练成我不可以示弱,我不可以轻易流露出脆弱面,她被训练成男人,用男人理性的方式处理内在女性脆弱情感和情绪,这样的人事实上亲密关系和重要关系里也会出现问题,没有办法跟人产生真实的交流,只能出现空洞、理性沟通。这种空洞理性的沟通里是没有能量的,周围的人都会感受到,在工作坊她开始表达的时候,所有人感受到这个人内在是空洞,没有热情支持,没有从里面涌出情绪能量,这种模式如果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有这样压抑的倾向,就要试着跟体内所谓各种情绪能量产生深刻的连接。

刚才主持人也讲过,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您很欣赏,在座也有很多朋友很欣赏,他所有著作里讲了最重要的话就是,怎么处理情绪。怎么处理念头低端最真实的情绪,这也就是化五毒为五智,化烦恼为菩提的 ... , ... 就是必须学会在向内观察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要知道人类念头是巨大的逃避网络,人类是透过念头的活动逃避跟自己身体里的情绪能力之间的百分之百的彻底连接,换而言之,大部分人不愿意百分之百的体会内心深处的恐惧、焦虑、占有、嫉妒、怀疑、哀伤、孤独这些感受,这是测试开悟者精微的观察,他说了一句话,我敢说百分之百地球上的人没有体验过自己,这是佛教说的体悟,也是心经说的证物无上证,证是证明的证,现代的白话文就是经验,这里面揭示了非常重要的真谛,20年代以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现在看到的超个人的心理学家,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开始运用可视的观察,对传统里色、受、想、行、视的活动真正的目的是淘汰跟体内强烈的情绪,产生百分之百的连接。你要真正的进入开悟和解脱必须学会跟每一个当下被不同人所引发内在情绪做百分之百的结合,换句话讲,就是你要去充分体验自己,而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会发现脑子有一个自动化的反应,我们脑子里的念头是自我的自保机制,每一个人自我在3岁确立了(英文),它的结构不外乎从变视产生,我辨认出我的长相、特制,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建构了独特感我称某某为我,我从辨识的过程中建立自我感,自我感建立以后就会产生自保反应,我要确定我永远存在,我是不可以消失的。我们进行的身心灵疗愈是佛家的修行,道家气上的修行,这些最后都是要进入到无我跟空性的体会,也就是说,要把已经建构成的我还要解构和消弭掉。因为我有自保机制,自保机制确立性就是让念头不断活动。

只要我思故我,我的实存感就可以确保下来。这样,我中心范围就狭小,我们在亲密关系上的问题就越大,我如果能够越轻松地执著亲密关系越降低,我的活动就越少,越倾向聆听和感知别人,进而融入到别人的内在,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同理,于是我们的关系就会逐渐改善。

所以,我活动的降低,甚至我的消弭一切不快乐的基础,我的活动里最难消解的就是念头的网路,但是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是奠定在念头上的,我们的智力造就今天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所以物质文明的强盛是建立在意念活动上的。如果全人类开始觉醒,把意念情绪看透,都进入到无我里,物质文明势必会被挖掘。曾经有一位叫丹妮尔高满(音)的EQ大师说,人类有一个筛子,不会让主流社会的运作机制确保下的资讯和知识保留下来,有可能会瓦解掉所谓主流的物化,运作的机制都要筛掉,让其不可以大量的传播,不可以变成每一个人都在进行内修的功夫。很多人就问,如果每个人在身心灵下工夫,世界是否完蛋,因为经济衰退,没有人购买东西,生产也会堕落,国家每一年GDP产值就会降低,所有的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人类的主流社会有自保机制会筛掉。

现在我们看到当我们把书籍翻译出来,这些书籍都是真理,只指人心给你一条非常清晰的道路,帮助我们在每一个当下观察到原来我们意念里所谓逃避的网络目的是为了确保自我不会消失,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里观察我们内在里有什么东西在阻碍潜能的开发,有什么样的活动在阻碍我们的神性和佛性的发露,我们靠自己观察,我们有一个机会真真正正地探索到念头低端的驱动性,趋势我们念头低端往往是趋乐避苦。

如果我想今天买新车子,我就要存钱买车,我们会顺着欲望走,但是如果你在身心灵的人,你就会饭馆这个念头低端是什么,就是对当下汽车和物质条件不满意,他对当下不满意他趋于更快乐的需求,这是趋乐避苦的本能,她打开衣柜有很多的衣服但是还是不够,还要买香奈儿新款的衣服,新款的包包,产生这样的欲望的我,如果有能力向内观察到这可能源自于自卑,感觉自己不够美,感觉自己价值不够,可能是低价值感驱动,如果我们有可能回来跟低价值感,跟自我怀疑不舒服的感受,跟感受百分之百相处,我们就不会把欲望推出去变成行为,然后去消费浪费一笔钱,通过内部治疗自己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间接是很消耗能量的,你要去百货公司买东西很消耗能量,如果你在当下就能看透你自己,而不去进行消耗的活动你是否就把你身体的能量储存下来,如果你随时随刻都处在这个状态,我们的能量就可以慢慢蓄积,而进入到我闭关尝到的滋味,从里面涌出不可遏制的幸福感,一种自乐和自己的和解,我那时候的感觉是我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妥当的,我言行低落的时候心里有自我怀疑,有第二个声音不断批判自己监督自己,然后逃避自己,当你能量起来的时候你内在是完全统和的。在统和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尝到纵向天地人合一性,这个合一性才是终极目标,不是外在的成就不是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是亲密关系上的满足,而是每个人都要回归到存在,所以佛罗讲过一句话,世人都是活在做跟存在两种形态。

大部分是人在做,而没有回归到存在,我们现在训练自己做完立刻有能力回归到纯然的存在,这个就能制止和消融掉脑子智力活动确保自己能够延续下的自我防卫机制。这是跟内在深层次不能连接人的问题,还有人没有办法投入,没有办法创造,没有办法冒险,只能藏身在幕后作为支持别人的角色,他没有办法站在台上发挥他的创造性,这样的人此生要学 ... 其实就是要了解创造这件事情,无论是文创还是任何创造活动,翻译工作是再创造的活动,但所有创造活动里都有冒险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冒险去看看我做出来的成品,我们的产品能否被人欣赏跟接受。我要冒险,而且我不能考量实用主义的结果是什么,或者换来的回报是什么,我们不去考量这些东西,我只是乐在创造的过程中。

这种态度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我们是在我的意识中找到我,而不是在我之中展现我的艺术,这样的心态是充满爱跟热情向外散发的冒险活动,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会,再孩子没有被社会化,没有被污染之前,他们都会玩,他们每一个当下是玩,他的玩没有目的,就是享受和投入,他带着全然的热情投入他的活动,但是年纪大了以后,我们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丧失内在的创造性,目前国内比较台湾省和其他的地方文创事业比较落后,创造性被打压当然有很多的因素,家庭里权威教育、国家政治教育形成个人独特性的展现,没有允许个人独特性展现,传统的教育不允许小孩展现他的独特性,可能用父母的权威掌控和引领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思发展,扼 ... 和孩子独特性创造,这一点是我们文创没有办法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生存恐惧。

我们有太多的注意力跟生命力是消耗在确保自己不会饿饭的事情上,但是这样的情况无可厚非,这是毕然的发展历程,总是有历程吃饱肚子,现在人人富有的时候创造的潜能不能打压,内在潜能的驱动力是冒险的精神和非实用主义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有一些人没有胆量展现出来,还有一种人是不断对灵性上瘾,对于虚伪的状态,一旦掌握不住就会对未知境界上瘾,进而不断地到道场或者教会组织,不断地到身心灵工作坊上课,不断逃避世间的挑战,世间有很多的挑战,现实身心的照料,各种物质层面的照料,但是这些人经不起粗墩世界的挑战,他的身体太弱太精微、细致、敏感,于是在不断逃脱现实的挑战,这样的人也会给周围的人制造非常多的问题,周围人感觉不对劲,感觉有很多要逃避的倾向。

这是普遍看到的12种模式,是要往完全不同,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要以客观意识觉知到自己的问题,智慧的培养就是源自于客观意识的发展,这就是钻石途径1、2、3、4本的观点,就是佛家说的般若智慧,它是从完全客观跟没有既定成见的伸缩性跟接纳度开始产生观察,也就是从空性起观,这也就是心经说的“观自在”,倒过来是“自在观”,自在观也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从自由中产生的观察,不是从既定成见和结论中产生的观察,就叫自在观,这也是在觉醒过程里要下的功夫的。

我知道今天跟你们讲的是蛮形而上的东西,等一下有互动的机会,你们提出问题有具体的例证让我们可以落实,让我们可以探讨。

谢有顺:谢谢胡老师,虽然她讲的有一些形而上,但是我主持这么多大讲坛以来是观众最认真的。胡老师讲的议题是有回应、触动的,我观察出有一些人有心得,至少我自己感触很深,胡老师有一种非常宏阔的提点,这个时代已来到大转变的时代,转变根本的可能就是从外向内的转,我们也许不承认,但是它的确在发生,今天胡老师首先提出我们如何内顾自己,反观自己,凝视自己,这样的眼光太重要了,许多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照顾别人,关心世界,但是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其实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里,并不是没有反观和凝视自己的传统,其实是有的,但是现代世界实在是太喧嚣了,以致于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听不到细微轻微的声音,我们只能听到非常尖锐,非常大的声音,小的声音听不到了。胡老师反复强调内在自我的声音是细微声音,没有对细微声音的聆听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

我是学文学的,我可以举例子,比如说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你觉悟了闲了才能听见桂花落下来的声音,忙乱的时候不可能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还有一句话“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首诗没有写到人,下雨时山果落下的声,灯下听到草虫鸣叫的时候,是因为安静才能听到,如果这个人打麻将能听到山果落下的声音,草坪虫鸣的声音吗?因为安静才能听到细微的声音,自然界细微声音能够让你倾听到,内在自我是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还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跟很多的老师交流,老师讲的时候经常说讲人孤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多么孤独广袤,所有人都在解读这个人是孤独,但是真正体察这首诗这个人一点都不孤独,因为这是他在凝视自我,孤独的人一定会左盼右顾寻找人凝视自己,他一动不动,显然这个人也是在内顾反观和凝视自己,我们传统里是有这种东西,但是坦率地讲,在现代世界,由于消费、欲望身体的喧嚣导致我们根本不具备注视、倾听的能力,所以有一个作家开玩笑说我们只能听见欲望拔节的声音,只能听见欲望在体内生长的声音,除此以外什么都听不见,你觉得可怜不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