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详细资料大全

Apr18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赵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諡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赵盾
  • 别名:赵宣子、赵孟、赵宣孟
  • 国籍:春秋时期晋国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日期:公元前655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601年
  • 职业:卿大夫
  • 主要成就:专政晋国、维护文公霸业
  • 諡号:宣
  • 时期:春秋
人物生平,家世渊源,初入政坛,荣登执政,宣子治国,扶立灵公,令狐之战,夏日之日,主盟诸侯,以德服人,五将乱晋,赵氏内阁,河曲之战,权倾朝野,迎回士会,戮力争霸,赵盾弑君,辅佐成公,英年早逝,主要成就,空前伟业,晋楚争霸,会盟诸侯,历史评价,锄麑触槐,知恩图报,温馨家庭,后世纪念,影视形象,家庭成员,

人物生平

家世渊源

赵氏出自嬴姓,始祖是大禹时期的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担任大禹的执政官,其长子大廉继承父亲职位,其后亦出任夏朝、商朝的官职。 到商朝末期,伯益有后人飞廉,飞廉有二子,分别名叫恶来、季胜,恶来是秦国始封君秦非子的五世祖,而季胜则是赵氏得氏始祖造父的曾祖。 史载造父擅于驾车,为周穆王御戎,千里平定徐偃王之乱(徐国亦为嬴姓,是伯益次子若木的封国),受封于赵城,造父及其后人由此别为赵氏。此后造父的子孙世代担任周王室的卿士,到周幽王时期,朝政败坏,造父后人赵叔带屡次进谏反而被周幽王驱逐出朝堂,叔带预料到周王朝迟早出事,于是便率领家族来到晋国,投奔晋文侯,这一枝赵氏就在晋国落脚。 赵盾召集部下甲士和兵车 叔带五世孙赵夙,事晋献公。前661年,晋献公灭霍、魏、耿三小国,赵夙因战功,被晋献公封于耿(今山西河津市),于此同时受封的还有毕万,被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县),其后代以魏为氏,即是战国七雄魏国的先祖。 赵夙之孙赵衰年轻时就追随着公子重耳,陪伴着重耳一生,为之出生入死。晋献公晚年,宠幸骊姬,终于酿成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迫 ... ,二公子重耳、夷吾逃亡,赵衰保重耳守蒲城。晋献公派遣大军攻打蒲城,欲诛 ... 重耳,重耳不得不弃蒲城,投奔自己的母国——翟国。 后翟国攻打戎族部落廧咎如,得到了两个美貌的少女。翟君把年少的女子季隗配与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叔隗配给赵衰为妻,生了一子,这就是未来影响晋国命运的一代权臣——赵盾。

初入政坛

赵衰在晋国政坛历经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都极受重用。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被庐之蒐,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在挑选人才时,晋文公请赵衰入六卿,赵衰不同意,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并向晋文公推荐合适的栋梁。结果六卿当中的五位,郤榖、郤溱、狐毛、栾枝、先轸都是出自赵衰的推荐,可见晋文公对赵衰的信任与器重。 晋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清原之蒐,由于赵衰屡次推让军职,晋文公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在清原阅兵,增设新上军、新下军,合计五军十卿,并强让赵衰担任新上军将。同年,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相继病逝,晋文公于是以中军将先轸之子先且居将上军,而赵衰则佐上军,连跳三级,成为晋军第四把手。 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箕之战,中军将先轸因为怒斥晋襄公私自释放崤之战秦国俘虏而深感愧疚,于是在与白狄作战中解下甲冑、冲入敌阵 ... 殉国,晋国五军十卿调整为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下军将箕郑父、下军佐胥婴、新上军将先都、新上军佐荀林父、新下军将屠击、新下军佐先蔑。 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这一年,赵衰寿终正寝,年仅三十余岁的赵盾走上前台,由于赵衰生前做人的成功,为赵氏留下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环境,赵盾自出道那一天开始,似乎就继承了父亲执政大夫一职,朝中一把手,起点极高。 几乎同时,功勋卓著的元老先且居、栾枝、胥臣都在这一年与赵衰一同共归黄土,六卿的前四位一口气死绝,没有丝毫余缓。晋襄公被这一连串的变故给慑住了,不得不等待来年开春对晋国六卿进行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春,夷之蒐,晋襄公在阅兵于夷地,一群年轻小伙子:狐射姑(亦称贾季,狐偃之子)、赵盾、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与晋国的传统贵族:梁益耳(梁康伯之后)、士榖(士蒍之子)、蒯得、先都(应为先克的远亲)、箕郑父、荀林父(荀息之孙,荀逝敖长子)都在等待着国君的垂青。 在这之前已经有人露出了晋襄公的口风:晋襄公要重用老臣,即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这无疑是赵盾这些新秀无法接受的。 晋襄公来了,最年轻气盛的先克率先发言:“狐(偃)、赵(衰)之功,不可忘!”于是晋襄公裁撤新上军、新下军,然后按照照顾元勋后裔的方针,安排六卿将佐:以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

荣登执政

赵盾成为晋国朝堂一位举足轻重的卿士,在朝中制定国策直接辅佐晋襄公,在军中指挥军队直接辅佐贾季,已经是权势显赫,光彩照人。 影视剧中的赵盾 就在晋襄公置三军六卿后不久,襄公的老师阳处父从温地回到董地,听闻晋国的六卿安排后,向晋襄公提意见:“贾季这个人虽有才,但是为人刚愎,不如赵盾贤能,让贾季统帅晋国三军恐怕不太好。”这位阳处父是晋国一位道德高尚的大夫,曾受到晋文公的尊重,让他担任晋襄公的老师,教育襄公,很得襄公的信任。阳处父的意见立刻被晋襄公采纳,晋襄公下令,贾季与赵盾在军中的职务调换,即赵盾为中军元帅,贾季为中军佐,辅助赵盾,其余诸卿位置不变,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贾季
上军将 先克 上军佐 箕郑父
下军将 荀林父 下军佐 先蔑
经过晋襄公对权利的重新分配,赵盾在阳处父的协助下,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始成正卿,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自此赵氏家族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

宣子治国

担任晋国执政后,赵盾官运亨通。自担任执政的那一天起,制定章程,修订律令,清理诉讼,追捕逃亡案犯,使用契约,治理政事中的弊端,恢复贵贱制度,重建已废官职,提拔屈居下位的贤能。史载:“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第一,行政法制方面:制事典(制定章程);本秩礼(明确贵贱);续常职(恢复废除的官职); 谭正岩扮演的赵盾 第二,刑事法制方面:正法罪(明确刑事法规);辟狱刑(清理狱囚积案); 第三,民事经济制度:由质要(使用契约帐册);董逋逃(追捕逃亡的奴隶); 第四,具体措施方面:治旧污(清理积弊);出滞淹(举荐沉沦的贤才); 赵盾将这一整套治国方案是建立在晋献公士蒍时代法制的基础上,并对晋文公时代的被庐之法进行修改。法度已定,将上述方案定为国策并向晋襄公提交,与之同行的还有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三个举足轻重的大员同时向晋襄公上奏,襄公应允。 赵盾之后在晋国执政长达20年之久,推行的法制一直也在一步步的修订之中。

扶立灵公

襄公崩逝 赵盾的好运还没有结束,上帝似乎就是要他来执掌晋国门户,所有的挡道者都该死。 就在赵盾成为正卿,实权狂飙式膨胀的几个月后,年轻的晋襄公一病不起。襄公自知不久人世,弥留之际将赵盾招到自己的榻前,嘱咐赵盾:“我死之后,扶立太子夷皋为君。”再交代完其余后事,病逝。 晋襄公死后,赵盾召集文武群臣商讨立嗣问题。赵盾在会上提议:“乱世当立长君,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不如拥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公子雍深受文公喜爱,又有才学,在秦国也是官居大夫,立他的话晋国的霸业可以得到延续。” 这时候中军佐贾季反对赵盾:“不如立公子乐吧!他的母亲被怀公与文公所宠爱,我们立她的儿子,晋人必然拥护!” 赵盾据理力争:“辰嬴的地位不高,一个妇人侍奉过两国国君, ... 一个。立他的儿子名不正言不顺,辰嬴地位卑贱,在文公的内人中排名第九,这样的人,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呢?作为先君的公子,公子乐不能得到大国的庇护而呆在陈国这样一个小国,说明他很没出息。母亲 ... 、儿子没出息,就没有威望;陈国又小离我们又远 ,有事情也不能援助,怎么能巩固地位呢?而公子雍的母亲杜祁呢?人家因为襄公当了国君,就主动让逼姞(晋襄公的生母)排名在自己的前面;因为翟人是我们的强邻,就让季隗也排在自己前面;就这,人家在文公的内宫还是第四名呢!因为杜祁的谦让,文公就喜欢她的儿子,让公子雍到秦国去做官,当了亚卿。秦国强大、离我们又近,足以成为他的外援;母亲深明大义、儿子受到宠爱,足以在老百姓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立他不是很合适嘛。” 狐赵反目 如此看来,二卿相争,平心而论,赵盾在政治上确实比贾季成熟,“秦国强且近,公子雍有才,且其母贤惠。”这一些确实是比较能让人信服的理由。 毕竟是两个没有太多政治资历的卿,此时的赵盾一心一意的为国家命运着想,确实是忠心可嘉。如果换成一个野心家,立一个没用或者年幼的国君正是自己大权独揽的好时机,比如:田乞立齐悼公、赵高立秦二世、慈禧立光绪……这一类例子数不胜数,赵盾立贤能的公子雍,可见赵盾之贤。但是朝会之上,公开背弃先君遗嘱,这个时候的赵盾权势熏天,这不禁让人为晋国未来的君主捏一把汗。 不管怎样,二卿因为立嗣的分歧,关系崩裂。赵盾派遣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同时贾季也派人前往陈国迎立公子乐。结果这事被赵盾察觉,赵盾派 ... 手在半路将公子乐一行一网打尽。贾季计画破产。 贾季思来想去,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回忆起在军中、在朝堂上都被赵盾压制就越是气愤。贾季为什么在如今这么不济,不就是因为当初阳处父的多嘴使得自己的军中最高权力被赵盾窃取吗?既然赵盾派 ... 手 ... 我的人,那么我贾季也敢派 ... 手 ... 你的人。贾季最恨阳处父,于是贾季派自己的本家人续简伯狐鞫居刺 ... 阳处父,这一莽撞的举动明显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所该干的。阳处父死了,赵盾依然是执政。 11月,赵盾安葬了晋襄公后,与狐氏家族算账。首先派人诛 ... ... 狐鞫居,贾季一看大事不妙,连忙逃亡翟国,寻求庇护。赵盾也没有将此事深追究,而是派遣昔日狐氏的家臣臾骈将贾季的家人、家产送到翟国去,意思明显,我赵盾并不愿意与你为敌,但是你也永远不要再回来了,免得碍眼。 狐氏家族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晋国政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狐突位列大夫以来,狐偃、狐毛位列六卿,且为国舅,家族一夜暴发,却因为贾季的意气用事而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遇,嗨!真是“富不过三代!”至贾季,狐氏正好三代。 最后一个能够让赵盾心有余悸的人也离开了,这位正卿将可以完全凭借著自己的意志力来操控晋国朝政,乃至天下诸侯的争霸战争。 改立太子 这时候赵盾派往秦国的士会、先蔑使秦康公接受了要求,秦康公也愿意以公子雍为纽带,使秦、晋两国均释前嫌。士会、先蔑准备带着公子雍返回晋国。秦康公派遣秦军部队为公子雍壮胆,敲锣打鼓的向绛都开进。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里的赵盾 危急时刻,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不甘心儿子就这样被权贵抛弃,到朝堂上与赵盾评理:“先君视你如同股肱,临终前留下遗嘱要你立太子夷皋。今先君有骨肉在国都,你却跑到秦国去拥立他人,先君在泉下如何瞑目啊?”哭着嚷着,赵盾就是置之不理。 赵盾烦了,跑回家去。穆嬴又带着儿子夷皋到赵家堂前,“哇哇”哭个不停,又吵又闹,面对如此泼辣的妇女,赵盾真的屈服了。赵盾决定背弃与秦国的协约,擅自做主拥立太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由赵盾主政。赵盾开始了对晋国长达20年的专权。 赵盾继其父,为嗣卿。运气实在太好,老一辈的元老死的差不多了,赵盾成为了朝中的一把手。可以钳制赵盾的晋襄公也薨了。晋灵公年幼不懂事,赵盾成为执政大臣,摄政晋国,完完全全集中军政大权于一身也就水到渠成了。

令狐之战

很快赵盾便顺利接手晋国朝政。但是赵盾已经派遣先蔑、士会到秦国去请公子雍了,灵公既然已经立了,岂能又废?秦国那边根本不知道赵盾已经另立新君了,还以为赵盾念及秦晋之好,兴致勃勃的护拥著公子雍,去晋国报导,因为曾经护送晋文公回国时曾遭到郤芮、吕省的袭击,险些丧命,这回秦康公特意派大部队护送公子雍。 关键时刻,赵盾一声令下,打!前620年4月,赵盾以上军将箕郑父留守,其余五卿全部出征。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令狐。大约是为了鼓舞士气,显得师出有名吧!赵盾发言:秦国送人来了。人,我们接受,那么秦军就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不接受,那么秦军就是我们的敌人。这个强盗逻辑竟然通过了,于是晋军半夜出动,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算是一个开门红吧!但这个开门红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自崤之战以来,秦晋关系就一直紧张,好容易来了个公子雍,本可润滑一下两国邦交。但是赵盾硬是把自己的远房本家给耍了,还强词夺理痛揍了人家一顿。这是何必呢?结果秦晋之好永远成为历史,两国彻底决裂,成为世仇。之后的秦国铁了心加入楚国的反晋阵营,使晋国背腹受敌,后患无穷。

夏日之日

曾经赵盾派遣贾季对酆舒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酆舒询问贾季:“贵国的赵衰与赵盾,哪一位更为贤能啊?(赵衰、赵盾孰贤?)”贾季回到:“赵衰,就犹如冬天的太阳;赵盾,犹如夏天的太阳!(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在赵盾担任晋国执政,以及担任霸主代表的20年间,晋国诸卿、天下诸侯都会深深体会夏天的太阳是多么炙热!

主盟诸侯

灵公既立,赵盾为相国,权势熏天。因为扶立晋灵公,有拥立之功,又在令狐打败宿敌秦国。赵盾成为晋国新一代的标志人物。 在勉强稳固了晋襄公薨逝以来的混乱局面后,赵盾于前621年秋天8月作为晋灵公的全权代表,与齐昭公、宋成公、鲁文公(来盟迟到)、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僖公、曹共公在郑国的地盘——扈地结盟,史称扈之盟。 赵盾向诸侯们介绍一番晋国的新君,实际上晋灵公根本没有去参加,一切都是赵盾在打理,赵盾在会盟中行使的是完全只有霸主才能够拥有的威。尽管《左传》的作者用心良苦的想把作为臣子的赵盾放在各个诸侯之后,以此来标明贵贱。然而事与愿违,执政赵盾以臣子的身份会盟诸侯,确实是开此先河。往后的日子里,臣子坐大,诸侯卑微却是春秋时代的潮流。 赵盾府遗址 赵盾在国际上的第一次亮相,或者说第一次以卿大夫的身份主盟诸侯,脸上贴金,赵盾因此驰名国际。 晋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赵盾下令晋军攻打鲁国,鲁文公知赵盾执政风格强硬,害怕被赵盾讨伐,连忙命大夫东门襄仲来与赵盾结盟,并送上彩礼,向赵盾表示歉意,赵盾与东门襄仲会盟于衡雍。赵盾收兵,鲁国继续亲附晋国。

以德服人

赵盾在朝中利用强势手腕,震慑诸卿,巩固统治,但对待诸侯上,还需要多下功夫才能将晋文公、晋襄公时代的霸业维护下去,甚至再创佳绩。 这时候,郤缺向赵盾出谋划策:“往日卫国不肯顺从我们,因此占据了他的土地以示惩戒。如今对方已经顺服了,就该还给卫国啊。背叛不进行讨伐,不能彰显大国的威严,服从又不进行安抚,不能显示大国的德行。没有德行,凭什么为诸侯之首呢?……假如我们的德行没有什么值得歌颂,诸侯们又凭什么来归顺我们晋国呢?”好一个郤缺,就如其父郤芮一样是个多谋之士,他的横溢才华受到了赵盾的高度赞赏,德昭诸侯也是赵盾梦寐以求的。 第二年,赵盾就以晋灵公的名义将晋襄公时代抢占的卫国匡、戚两地还给卫成公,同时安排人将当初强夺的郑国虎牢边境的土地,归还郑穆公。卫国、郑国对赵盾感恩戴德,拍手称快。赵盾由此在国际上树立了贤臣的伟大形象。晋国的霸权也因为赵盾这一明智之举而更加稳固。

五将乱晋

就在赵盾在国内、国际春风得意之时,一股反赵同盟正在酝酿当中。 当初在夷地阅兵时的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等人因为当初先克的一句话而断送了前程。赏识他们的晋襄公也死了,赵盾组织内阁,不得志的老臣如今看到赵盾风风火火的执政,心中滋味可想而知,或许没有先克,这一荣誉就属于他们。 《赵盾背秦》 先克是赵盾的腹心,为人张狂霸道,在贾季被赵盾驱除后,他顺理成章的接任中军佐一职,晋国二把手,盛气凌人,强抢蒯得的田地。 晋灵公三年(公元前618年)正月,忍无可忍的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互相勾结,决定报复赵盾,他们先派刺客刺 ... 最遭人厌恶的先克。先克被 ... ,赵盾敏锐的察觉到事情的严重,下令追查,结果先都、梁益耳首先落网,赵盾 ... 之。这件事情似乎还没有因此而完结,赵盾深追究,至这年3月箕郑父、士榖、蒯得也随后被擒拿。 赵盾将这些政治犯上报给晋灵公,晋灵公的母亲穆嬴对赵盾是不怀好感的,甚至对这次反对赵氏的同盟也有参与,想以 ... 之尊保住几位老臣。结果反对无效,赵盾并未取得穆嬴的首肯就将几位老臣拖入刑场。赵盾对自己的政敌丝毫不会手软,同时也在用鲜血无形的警告穆嬴。

赵氏内阁

反对赵氏的人尽皆被诛 ... ,赵盾的耳根子清静多了。这一年,赵盾重组六卿,也是晋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卿大夫来主持的六卿将佐安排。前些日子的内乱,先克、箕郑父、先都被 ... ,贾季、先蔑流亡,只有中规中矩的荀林父健在。 赵盾决定要用自己的意志重建三军六卿,睿智多谋的郤缺、栾枝之子栾盾、胥臣之子胥甲被赵盾拉入六卿行列。先克为赵盾捐躯了,赵盾感激先家,先克的儿子先榖还没成年,这位置为先氏预留,由赵盾的亲信——没有任何家底的小臣臾骈暂时担任。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郤缺 上军佐 臾骈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胥甲
这套阵容,完全是赵盾一手打造。荀林父本是与士榖、箕郑父等人一伙,因为这次政变手脚干净,没有被赵盾查出破绽,或者赵盾为了装点门面,表现他的大公无私,不计前嫌仍然保留荀林父的爵位。而且按照晋国六卿的升迁制度,荀林父在上司先克、箕郑父死后也理所当然的升为中军佐,直接辅佐赵盾,赵盾之所以敢于将荀林父放在自己的身边,是因为赵盾有着绝对的自信控制得住他。 六卿当中,郤缺是赵盾的死党;臾骈是赵氏的家臣;栾盾、胥甲是当初与赵盾、贾季一起到晋襄公面前求职的政治伴侣。当亲信党羽尽皆被赵盾屠 ... 流放殆尽后,荀林父这个中军佐,是没有多少政治自由的,尽管他的地位仅次于赵盾。

河曲之战

赵盾装点了门面,重组了内阁,又将国家大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赵盾依靠著自己这几年来的苦心经营,仰仗着晋国强大的国力,四处征战,建功立业。 秦国自从赵盾欺骗后,彻底与晋人决裂,而且坚决的与楚国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反晋。秦康公几乎每年都要向晋国发动一次突袭以示报复,因为秦军的力量有限,并不能向晋国的腹地顺利推进,又不能跨越崤函,联合诸侯。赵盾只把秦国当做是疥癣之疾,秦军来了就走,抢了就跑,不成规模。当赵盾将国内环境整理好后,赵盾决定要对秦国还以颜色。 晋灵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以士会为谋臣再次向晋国发起突袭,攻打晋国西南部边邑羁马(今山西永济西南)。赵盾决定反击。这年赵盾带领着晋国三军全体出征,西进迎敌,直接与秦军对峙于河曲(今山西芮城一带)。上军佐臾骈建议:“秦国人远来,不能持久,我们应该深沟高垒,和他们对峙,等他们退兵时再称机掩 ... ,一定能打败秦军!”赵盾赞同,并命令晋军三军就地驻营,暂时不与秦军厮斗。 赵盾故里东汾阳 秦康公听闻这个讯息果然慌了,本以为晋国会像往常一样张只眼闭只眼,没想到这回赵盾要和秦军拚命,于是秦康公求计于士会。士会是晋国土生土长的优秀青年,对晋国的一切了如指掌,为秦康公出谋:“这招一定是臾骈出的,想使我们军队疲敝,再乘虚攻打。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这是个纨绔子弟,对赵盾超拔臾骈为上军佐颇有异议,如今只要派一小股游击部队去骚扰赵穿的部属,赵穿一定会出兵来攻打我们,那时候就由不得赵盾了。”秦康公对士会这一计非常赞赏。 秦康公派遣一支小部队对晋营实行骚扰,赵穿果然领兵出营追逐秦军,没有追上,回营后大 ... 军士:“敌人来挑衅我们,你们怎么都无动于衷啊?”军士们回答:“元帅下令要我们等待机会。”赵穿蛮横的说:“我才不管什么谋略,你们不追,我自己去。”于是年轻气盛的赵穿带领着一部分赵氏亲兵攻秦去了。 赵盾正在中军营与诸卿议事,听说赵穿擅自行动攻击秦军,心急如焚,于是将之前的所有战术部署都抛在脑后,为了保住弟弟的安全,执意要与秦军一战。三军一并出动提前攻击秦军,臾骈的疲秦之计落空了。 晋军仓促间与秦军交手,大战一天,不分胜负,两下收兵。一天作战,终究是秦军的势力相差晋军太大,秦康公对秦军再坚持已经没有信心,便向士会讨教,士会建议向赵盾下战书,约定再战,那么我们就今晚撤军,可保无虞。秦康公应允。 赵盾得到了秦康公的战书,传阅诸卿,臾骈看出士会之谋,一语道破:“秦军这个战书有破绽,一定是惧怕我们,约定时间再战却可能今晚就要开溜。我们就将计就计,在黄河边狙击秦军,定能大获全胜。”这时又是这个赵穿有异议,他表示:“咱们还没有收殓阵亡将士的尸体,这样干不人道,秦国人既然约定了时间和我们再决一死战,我们又岂能够失约呢?去黄河边埋伏秦军,太阴险了,我赵穿才不干呢!”不仅如此,赵穿还在晋军中大肆宣扬,时任下军佐的胥甲也与赵穿一起起哄。赵盾很郁闷,根本没法调令部队,失去了大好战机。当夜,秦康公率秦军撤退了。

权倾朝野

赵盾攻秦劳而无功,追究其原因,赵盾的弟弟赵穿是罪魁祸首,跟着赵穿捣蛋的胥甲则是从犯。赵穿与胥甲都应该对这次战役的无功而返负责,这就让赵宣子犯难了,赵穿责任最大,但却是自家手足,严惩赵穿,赵盾于心不忍。这次出兵必须有一个人来负责,只惩罚胥甲的话,人人都会说赵盾护短,照顾自己人。 赵盾有自己的一套 ... ,就是闭口不谈河曲之事,一手遮天的赵盾既然都对此事不闻不问,又有谁敢去触他的霉头呢?这件事情暂时搁置一旁,以观后效。赵盾在河曲之战后谈论的主要话题是以后秦军再攻打晋国,我们怎么办?秦国的士会对我们可是知根知底啊,晋国诸卿们商量的是如何将士会迎回晋国。 但是赵盾对这位胥甲是厌恶至极的。前610年,赵盾为了安抚郑国,命令公婿池与赵穿为人质,将二人发配到郑国,时隔五年之后,赵盾才想起处置河曲之战的战犯。既然赵盾为了国家法度连自己最疼爱的弟弟都不能违法,胥甲的事件处理起来就再也没人说赵盾护短。前608年,赵盾为胥甲编制一大串罪名连同河曲一战不听将令之罪,多罪并罚,将其免职,遣送至卫国。为了表达赵盾对胥臣功勋的缅怀,胥甲的儿子胥克为下军佐,继承其父之爵,续风姓之嗣。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荀林父
上军将 郤缺 上军佐 先榖
下军将 栾盾 下军佐 胥克
就在大家都钦佩执政赵盾的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时,赵穿又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活蹦乱跳了。赵穿回来了,可是胥甲真的是永远消失了。

迎回士会

赵盾在河曲之战后才真正意识到士会所发出的惊人能量,河曲之战是赵盾不愿再提及的话题,大家商讨如今贾季投奔翟国,士会投奔秦国,这些人在敌国都非常受用,我们是不是考虑将他们接回来。本就对独断专行的赵盾心存不满的荀林父建议将贾季接回来,因为狐氏对晋国的贡献太大了。荀林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贾季接回来就极有可能与赵盾分权。最终郤缺的话更容易让赵盾接受:“我看还是把士会这个人接回来好,士会这个人品学兼优,道德高尚,又不像贾季那样喜欢结党营私。”赵盾拍板,准备迎回士会。这次会议中,其实该把谁请回来,赵盾心里老早就决定了,只是这个荀林父太老实,犯了赵盾的忌讳,尚且不知。 赵盾委派毕万的孙子魏寿余以苦肉计赚回士会,士会回归晋国,赵盾也表示出宏伟的胸襟,愿意与各个阶层、各大集团的人合作,共创大业。因为晋国最要紧的敌人不是一个不入流的秦国,而是南方的楚国,赵盾有必要团结所有的晋国人,同心协力,保卫晋国霸业。

戮力争霸

穆王攻势 自从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年,楚成王也被太子商臣所逼,自缢。商臣自立为王,是为楚穆王。 楚穆王狼子野心是出了名的,为了达到自己的权欲,甚至亲生父亲都可以被他逼得悬梁自尽。楚穆王即位后,对晋国当年的城濮之战后独大中原一直耿耿于怀,处心积虑要再度出师北伐与晋军一战,但晋襄公时正值国富民强,楚国有心无力。晋襄公死后,晋国朝堂出现剧烈动荡,最终赵盾通过血腥的镇压,稳定局势,挟晋侯令诸卿。 楚穆王趁著晋国高层大换血之际,即前618年,向晋国的附属国郑国发起压迫式攻击,郑穆公一边遣使向晋国求救,另一方面积极率军抵抗。楚穆王率军至狼渊,打败郑军,郑国朝堂惊恐万分,赵盾正忙着处理晋国的内乱无暇南顾,郑穆公为了保住郑国的利益,只有暂时屈从于楚国之威,与楚盟约。楚穆王的目的达到,心喜而归。这时候,赵盾才协同著宋、卫、许四国联军向郑国进军,郑穆公不得已又与赵盾结盟,表示附楚是畏其威,附晋则是怀其德。赵盾在内外交困之时,与楚军决战恐怕是鞭长莫及的,一个组织混乱的军队去与楚军拚命,赵盾的胜算能有多大?赵盾为何不紧急救援郑国,而是等待楚军撤退时才行动?晋国内部不稳定。 楚穆王看出了赵盾的胆怯,对于挑战晋国的权严威越来越有自信,这年夏天又率军攻击晋国的盟友陈国。陈共公无法依靠晋国,则只有由楚军蹂躏。 一年之内两次出兵挑衅晋国,赵盾都没敢与楚军面对面的较量,楚穆王相信由熊氏来称霸中原的日子已不再遥远。为了进一步的孤立晋国,分别派人去鲁国、秦国,请求他们合围晋国。秦国方面早有与楚国合作之意,斗椒至鲁国非但没有促成楚鲁联盟,反而被知书达理的鲁国人所厌弃。 第二年秋楚穆王与郑穆公、陈共公在息国故地正式结盟,三国同反晋。自此,晋文公时代的南方势力范围被楚穆王瓦解,赵盾面临着执政以来的最大尴尬。 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赵盾却无能为力。冬天楚军兴师伐宋,宋昭公看清了晋国的软肋,知道赵盾是指望不上了,只好暂时投靠楚国,结果楚国人的表现不佳,让中原诸侯大失所望,看来城濮一战过后,楚国人还是这么蛮横,根本没有受到教训。 由于这几年的穷兵黩武,楚穆王的后方出现了问题,若敖氏家族的剧烈膨胀也使得穆王得不得面对与赵盾相若的内部压力,赵盾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庄王即位 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野心勃勃的楚穆王薨逝,太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国国内若敖氏家族(斗氏与成氏)势力强盛,时刻掣肘著楚王的行动,楚庄王初立,政局不稳,不得不委曲求全,韬光养晦,伪装自己整日沉溺于后宫之中,迷恋酒色。若敖氏渐对这位“昏君”失去了防备之心后,楚庄王振奋精神,开始继承其父的遗志,利用手中的强权,压制若敖氏,继承楚穆王未尽的事业,争霸中原。 晋国反攻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磨合,赵盾逐步稳定了局面,楚庄王初立,又慑于若敖氏,楚国人步履维艰,晋国人反攻的时机也已成熟。 赵盾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也察觉诸侯附楚的原因所在,代表晋国决定重新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河曲之战过后,赵盾命大夫詹嘉专门驻守于瑕,遏制秦军东进,只求防守,晋军的主力将随赵盾参与与楚国的争霸行列。晋军整装待发,郑穆公想到这里认为还是晋国更稳靠,楚国新陈代谢;晋国则是赵盾独大,政令统一。郑穆公通过鲁文公向赵盾投诚,赵盾的“尊王攘夷”的口号初见效果。 晋灵公八年(公元前613年),赵盾主盟,与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新城结盟,晋国再度控制中原诸侯,楚穆王晚年的一切努力因赵盾的反攻而化为乌有,只有蔡国还在坚持附楚。 第二年,赵盾委派郤缺率领上军、下军向蔡国发起进攻,蔡庄侯不肯附晋,郤缺猛攻蔡国,攻陷其都城,蔡庄侯面临亡国的窘境,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国若敖氏依旧强大,庄王依然在酗酒,蔡庄侯在绝望下向晋国乞降,郤缺入蔡都,与蔡国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羞愧难当,又辱于国家,第二年暴毙而亡。 晋灵公十一年(公元前610年),赵盾再度主盟与诸侯会盟与于扈,诸侯此时与晋国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赵盾匡扶晋国霸业,压制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然而楚庄王的亲政以及晋灵公的成年使赵盾的付出又大打折扣。尤其是晋灵公,给赵盾在维护霸权的过程中增添了一系列麻烦。

赵盾弑君

晋灵公长大了,大约是遗传问题!他根本没有遗传到父亲所拥有的优良品质,反倒是袭承他母亲强梁泼辣的个性。公室生活固然好,每天有人伺候。但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老觉得臣子们更怕赵盾,不怕自己。赵盾在自己面前总是敢直挺挺的说话,不爽!晋灵公开始长小心眼,开始与赵相国产生分歧。 晋灵公十三年(公元前612年),赵盾率军讨伐不顺从霸主命令的齐国,行军途中,突然传来国君要退军的讯息。赵盾一头雾水,撤军回去一问,才知道灵公拿了人家的钱,这个真让赵盾难以下台,更要命的,这是点明了告诉天下人,晋国君臣不和。 自齐国开了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后,几乎中原诸侯都知道晋灵公比赵盾好说话,于是大家的胆子都大了。我们是怕赵盾,但是赵盾怕晋灵公啊。哪怕捅出了天大的娄子,只要贿赂下他们的国君,他拿人钱财,为人消灾。而且这招屡试不爽。就这样,晋国的霸权被人们嘲笑不已,反正晋灵公不管,他们笑的是赵盾,让他们知道晋国还是我说了算。 小霸王在国际上让赵盾难堪,在国内也是坏小鬼。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大造宫室豪宅,加重人民的负担。赵盾等群臣只能好言相劝,这下小国君乐了,更加荒唐。不但荒诞还很残暴,他就喜欢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过往的行人,看着人们抱头鼠窜的样子,灵公觉得很快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啊! 有一天赵盾与士会准备去觐见灵公,看到几个宫女抬着个簸箕,外面露出一只手,一问才知道是灵公在草菅人命。士会、赵盾先后去劝灵公要如何如何的勤政爱民。灵公惧怕赵盾的权势,连连点头称是。之后赵盾又多次劝诫灵公,灵公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强。赵盾说的多了,他反而烦。赵盾是否对灵公起了废立之心,我们只能猜测,但是灵公已对赵盾起了 ... 心则是肯定。 不久灵公先派遣 ... 手行刺,结果 ... 手看到赵盾那么勤政,感动的 ... 了。 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设宴款待赵盾,席间派刀斧手放恶狗,赵盾的车右提弥明与灵公阵中有一人叫灵辄的拚死保护赵盾,赵盾得脱。赵盾大约也安排了一下,就“流亡”了。 狗咬赵盾 这段时间是赵盾的内心质变过程,曾经的赵衰教育赵盾要做一个忠臣,但是现实让赵盾彻底醒悟了。忠臣做不了,那就当一个权臣吧!没多久就传出讯息,赵盾的堂弟赵穿把灵公给弑了。灵公同赵盾饮酒,埋伏甲士欲 ... 赵盾,提弥明以死相救,赵盾逃出晋都。乙丑日,赵穿 ... 灵公于桃园。赵盾回到都城,迎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说人不是他 ... 的。 史狐曰:“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故书之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因此非常悲伤赵盾被救 就这样,赵盾算是给了国人一个交代。公子黑臀继位,是为晋成公,成公看到自己亲侄子反叛赵盾的下场,自己小心翼翼对待赵家人。于是就在继位的当年,将国政完全委任予赵盾。 这一连串的变故后,赵盾体体面面的继续当霸主,没有一个实力派的政客会再去提灵公,没有哪个 ... 要员敢来反对赵盾。只有一个忠贞的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大家对赵盾的专权已经麻木了,就算还有知觉,还是麻木的比较好。有知觉的灵公都被 ... 了,晋国还有谁会有知觉呢?

辅佐成公

... 赵盾 晋成公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大忠臣赵盾 ... 昭雪,昭告天下弑晋灵公的是赵穿不是赵盾。赵相国完全不知情。但赵穿是赵相国的亲人,屡有战功,今又有拥立之勋,姑且免死。 在赵穿弑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赵盾不得不面对国人舆论的质疑,不仅仅是他个人,还包括整个赵氏家族。史官董狐的那一笔“赵盾弑其君”也代表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想法,赵盾虽然不是直接行凶者,但是他的确有可能是幕后主使。说来也奇怪,如果确实是赵盾主谋,这么英明的一位政治家又怎么会一时大意派遣一个自家人去行凶,留下如此线索给人以口实呢? 这一切都只是千百年后我们的猜测,没有证据。赵盾是否为弑君主谋,晋成公已当众宣布:赵盾无罪,继续担任国家执政;赵穿罪不至死,以期戴罪立功。 设定公族 晋成公刚刚上台,赵盾针对晋国的人事体制进行了一个大胆的改革——设立公族大夫。这个国策的制定并非是赵盾为了加强晋国公族实力。春秋时代各个诸侯都有自家的公族力量,也就是国君以外的同姓近亲,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公子之后称公孙,他们被称为公族,是诸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以公族为枝叶而设立的机构。晋国在早年也是有着强大的公族机构,比如曲沃氏本就是晋国公族发展壮大的一枝,结果这枝公族势力太强,反而压倒晋氏大宗,取得了曲沃代翼的成功。晋献公时代,为了防止其余公族照葫芦画瓢,对公族实行屠 ... ,桓庄之族被灭。晋文公后又以卿族为 ... 要员,公族不得居住于国内。这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到的“晋无公族”。 如今赵盾提出要重新设立公族并非是为了加强国君集权,而是发展卿族势力。赵盾倡导或者说是胁迫晋成公设定的公族别具特色,这些冠以公族头衔的人不局限于晋国的公子、公孙,而是海纳百川,由朝中的有德之士来担任,主要是将公族大夫授予卿的嫡子,将余子授予卿的其他儿子,卿的庶子担任公行。这样世卿的 ... 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资本。 晋成公2年,赵盾向晋成公进谏:“我赵盾能这样,全拜当年赵姬所赐,如果没有赵姬,我赵盾就是个戎人啊。如今赵姬的三个儿子都成年了,赵姬又最疼爱二儿子赵括,臣恳请寡君立赵括为公族大夫”,成公准奏。赵氏家族由赵盾担任正卿,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带领着赵盾以前的旧部,赵同、赵婴齐为余子,都位列大夫。赵家的权势在赵盾别出心裁的设计下又一次膨胀,且兄弟四人都堂而皇之的入朝为官。 设定公族大夫是对晋国君权的一次致命攻击,比起赵盾弑晋灵公;栾书弑晋厉公;智伯弑晋出公等一系列政变,这次打击明显是更具 ... 伤力的。因为是赵盾使这一灭亡晋宗的计画公开化、合法化、制度化。自此君权日衰,卿权日强,世卿对晋侯权力的渗透大大加速。可以说,晋宗的丧钟也就在赵盾设定公族大夫那一刻起已经提前敲响。 专擅晋政 晋成公是长君,有着长者之风,不似灵公那么泼皮,他授权于赵盾,命赵盾担任执政,统领晋国。而赵盾凭著自己手中的大权以及个人好恶的来组织内阁。 荀氏:荀氏属于晋国的老贵族,因为荀息的得势而崛起,也因其殉职而转入低谷,其子荀游仅为大夫。荀林父为卿时,因其本质憨厚又才干卓越,荀氏崛起的势头很猛。赵盾屠 ... 老贵族,荀林父虽然保得爵位,却不为赵盾青睐。荀林父之幼弟荀首受宠于成公,被封于智,因而创造了另一个家族——智氏。因为荀首的缘故,荀林父在赵盾执政后期,逐步崛起。 郤氏:郤氏与赵氏的交厚,郤缺才华横溢且非常圆滑,善于揣摩当权者的心思。赵盾郤缺欣赏有加,因此郤氏成为赵盾最得力的副手,成为赵盾打压政敌,实施独裁最有力的帮凶。 先氏:先轸、先且居为赵衰所推荐,因此而入六卿。后赵衰为中军佐,与先且居联袂率中军。先克因维护赵盾等人的利益而被暗 ... ,赵盾为了维护先氏的利益,令臾骈代替未成年的先榖佐上军,可见赵盾对先氏恩情的报答。 栾氏:栾枝死后,栾盾入座。栾盾是晋国诸卿当中最沉默寡言的。因为他的木讷寡言,不容易展现出自己的才干。所以一直被赵盾所忽视。或者因为他不满赵盾,所以他的言论一直得不到重视。栾盾实在,勤勤恳恳,也不结党营私,导致他一直被赵氏疏远。这一政治劣势甚至还影响到了其子栾书。 胥氏:胥氏的地位在晋国一直不很高。胥臣学识渊博却不善于搞民众基础。胥臣的接班人就比之逊色得多。胥甲、胥克都才能平平,资质一般却张扬跋扈,遭到的自然是最大惩处——被踢出六卿。 士氏:士氏与荀氏相似,发达较早,却因士榖的不理智而被赵盾处死。士会的回国受到赵盾的高度赞赏与重视。士会才干卓越,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可谓“人见人爱”。他与赵盾的关系属于最为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韩氏:韩厥本就是赵衰收养的孤儿,作为赵氏的家臣,他与赵盾的关系亲切却不暧昧。赵盾以韩厥为三军司马,地位仅次于六卿。赵盾所投的这一份潜力股最终帮助赵氏渡过最艰难的坎坷之路。 魏氏:魏氏在赵盾时代并不显贵,影响不大。虽为大夫,却似乎得赵盾信任。

英年早逝

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1年),赵盾卒,终年五十五岁。

主要成就

空前伟业

赵盾登上晋国国卿执政的上卿之位后,历襄、灵、成三朝达二十余年,政绩卓著,战功显赫,亲督晋师与秦战于令狐,取秦少梁;战河曲搜黄父,平定周乱,匡立周王以及扶灵公、立成公的历史功绩,维持了晋国的继霸事业,维护了文、襄以后的晋国盟主地位。作为一个国卿来说,其对晋国的建树勋绩,确是空前的伟业。

晋楚争霸

晋成公虽然是长君,却甘愿将国政委托于赵盾,赵盾再也不用担心大权会被收回,如果晋成公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灵公就是榜样。 在朝中,由晋成公坐镇,赵盾辅佐,在国际上则完全由赵盾打理,赵盾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与楚庄王一决雌雄。 楚庄王趁晋国君臣反目之际已经又将郑国揽入自己的怀抱,几乎在赵氏弑君的同时,楚庄王鼓动郑穆公向一直不肯臣服于楚的宋国发起进攻。宋国战败,华元被俘,同时秦国也在趁晋国内讧之际向晋国的西河防线发起攻势。郑国也好,秦国也罢,戎马一生的楚庄王却没有趁势而起。 赵盾为了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亲自带军南下向郑国发起突击,以解宋国之忧。楚庄王不便北上,只是命令尹子越(即斗椒)救援郑国。结果晋、楚双方的大军在郑国集结待定,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 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赵盾在弑君后,再度南下与郑国较量,郑国倒向晋国。半年后,楚军又开至郑国,郑国叛晋投楚。在一连串的晋、楚穷追猛打后,郑穆公一命归天,其子公子夷即位,是为郑灵公。 郑灵公初立,因为国内的动乱,自己也身死人手,其庶弟公子坚继之,是为郑襄公。郑襄公立,楚庄王因为郑国的反复而无法释怀,正准备北上与赵盾再一较高下,国内令尹子越协同若敖氏之族发动政变,并迅速扩大战争。前605年秋7月初九与楚庄王对峙于皋浒,楚庄王请求子越允许他以三王(即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之子为人质与若敖氏讲和作为缓兵之计。子越不从,向楚庄王发动进攻,结果楚庄王沉着应战,亲冒矢雨,擂鼓进军,楚军士气大振,反扑子越。若敖氏兵败如山倒……斗椒被 ... ,庄王顺势掩 ... 若敖氏二宗,权倾楚国长达百年之久的若敖氏家族被楚庄王彻底摧毁,只剩斗子文之子箴尹克黄续斗氏之嗣以及斗椒之子苗贲皇投奔晋国。 此战过后,楚庄王彻底走出若敖氏的阴影。庄王绞 ... 若敖氏与年的赵盾除掉晋灵公,何其相似,都是在为国家的争霸战争减少内部阻力。赵盾与熊旅这两个命中注定的宿敌即将毫无挂念的将自己的才干展示于天下,他们都在用自己手中强权政治倾全国之力于争霸。 到此赵宣子与楚庄王的公平之战才正式展开……晋楚争霸进入白热化。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楚庄王向北进军攻入郑国,以强大的军队威慑郑襄公。 第二年,楚庄王不安于现状,又向郑国进军,并威慑陈国,陈灵公深恐被楚庄王灭国,急忙派人向楚军投诚。赵盾闻讯,迅速派遣中军佐荀林父带领晋军驰援郑国,楚庄王撤兵,赵盾命荀林父将战线继续南压,直接跨越郑国国境,至楚国身边的陈国,并向陈灵公发起进攻。 毕竟是远征,荀林父也非自己的嫡系,不久赵盾命荀林父回国,准备来年。 前603年春,赵盾先通知卫国孙良夫,联络卫成公准备接应晋国部队,亲自挂帅,率领三军六卿南下攻打陈国,陈灵公坚决跟随楚国。赵盾无功而返,楚庄王积蓄力量又带领楚国三军出动,围攻郑国,郑襄公向楚国投诚。但是面对赵宣子与楚庄王的两面强压,轮番进攻,郑国内部亲晋与亲楚两派分裂。

会盟诸侯

前602年,这一年中原发生大面积旱灾。晋楚双方都碍于天时,不便出兵。郑国公子宋提出要与晋国结盟,郑襄公思量再三,同意公子宋的看法。卫国执政孙良夫坚决附晋,来到鲁国,与鲁国结盟,尽量使鲁国的当权派鲁宣公及执政东门襄仲依附晋国。 这一年冬天,赵盾邀请周王朝派人参加会盟。晋成公在赵盾的陪同下,于黑壤与被晋国控制的鲁、宋、卫、郑、曹会盟,就连周定王都派遣特使王叔桓公来为晋成公的会盟诸侯锦上添花。

历史评价

狐射姑: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孔子:“古之良大夫也”。

锄麑触槐

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锄麑,生平勇敢而又懂得礼体。晋灵公是个无道的昏君,他的大臣赵盾(諡号“赵宣子”)曾劝谏他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锄麑去行刺。可是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著上早朝。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著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 ... 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黎明百姓;假如我不 ... 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 ... 了。

知恩图报

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諡号“赵宣子”。当时国君十分残暴,由于赵盾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国君多次要谋害他。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 ... 手,赵盾眼看要被 ... 时,一名武士救他脱离了险境。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拚死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给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打猎时,救济过的一个乞丐。这个乞丐一直忘不了赵盾对他的恩德,所以这次赵盾遇险时,武士就奋不顾身地搭救了他,武士真可谓知恩图报。 从上述故事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赵盾的为人。赵盾由于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多次被谋害,但是每一次他都能转危为安。这说明赵盾的一生,做人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论对贫贱的还是富贵的,他都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对国家他是鞠躬尽瘁,不管国君怎样要谋害他,他都不畏惧,只要生命还在延续,他就尽心尽力为国家办事。

温馨家庭

年幼的赵盾跟随博学的父亲赵衰,英明的姨父重耳学习,幼年环境培养了赵盾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情操。 在翟国闲居了几年后,受到晋惠公迫害,重耳又被迫踏上漫长的流亡之路。重耳、赵衰都将家小留在了翟国。小赵盾不满十岁便失去爸爸,跟着母亲相依为命。 重耳与赵衰一行周游列国,终于于前637年受到秦穆公的邀请,入住秦国。秦穆公提出帮助重耳返国,前636年,秦穆公派遣军队护送公子重耳及其从人返回晋国,诛 ... 晋怀公而立,是为晋文公。 赵衰在晋国担任大夫,因为赵衰为嬴姓,与晋国公族并非同姓,就成为晋文公联姻的对象。就在晋文公即位后不久,就将自己的女儿孟姬嫁于赵衰,生有三子——赵同、赵括、赵婴齐。 这位赵姬(本姓姬,嫁于赵氏,故史称赵姬)是春秋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子,品德高尚,嫁与赵衰真是赵氏的福气。当她得知赵衰在翟国还留有赵盾母子后,便力主赵衰将赵盾母子接回晋国。 叔隗回到赵家,赵姬又强烈要求赵衰立叔隗为内子,自己以妾身侍之,道德之高尚,不计较个人得失,令人钦佩。所谓“子以母为贵”,赵衰与“贤妾”赵姬商议赵氏将来由谁来继承嬴姓的祭祀,赵姬又要求赵衰立叔隗的儿子赵盾为赵氏宗子,原因是:⒈赵盾贤能,知书达理;⒉其母为妻,妻生子即为嫡子;⒊赵盾年长,当立长子续赵宗。 家里如此贤惠之女当家,赵衰、赵盾父子俩真是有福之人,赵衰接受了赵姬的要求,立赵盾为赵氏嗣卿,赵姬亲自告诫她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要务必以庶子的身份侍奉哥哥赵盾。 整个赵家呈现出“家和万事兴”的祥和景象。如此温馨的家庭,也为赵氏的下一代在晋国的得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纪念

赵盾墓位于温县城西两公里处的岳村乡方头村内。墓冢原为方形,占地数亩,上建庙宇,村名据此而得。今墓冢已无存,仅有残碑一通存于村民家中,碑文湮灭不清。 古晋人为纪念先祖功德,以赵盾故里东汾阳为轴心,在晋国国都腹地七村都以赵氏后裔住地而命名,即:赵康、赵雄、赵豹、南赵、北赵、大赵、小赵等村的赵姓,大多为赵氏后裔。2009年,经多方努力,“赵氏孤儿”故事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为纪念赵盾之功绩和“三义士救孤”之壮举,追溯忠义文化之渊源,在赵康镇党委、 ... 的指导下,东汾阳村修建了忠义文化广场。该广场位于东汾阳村中,与“晋上大夫赵宣子故里”纪念亭隔路相望,为春秋时期建筑风格,以忠义文化为主题,主要建筑有赵盾塑像、忠义亭、忠义碑林、“藏孤山”、“赵氏孤儿”轶事壁画及仿古门楼、城墙等。

影视形象

2010年陈凯歌执导电影《赵氏孤儿》中鲍国安饰赵盾。 1999年台湾省徐玉龙执导电视剧《庄姬公主》王文治饰赵盾。

家庭成员

父亲:赵衰(赵成子) 兄弟:赵同、赵括、赵婴齐 儿子:赵朔(赵庄子) 孙子:赵武(赵文子),赵氏孤儿原型。 曾孙:赵成(赵景子) 四世孙:赵鞅(赵简子),灭范氏、中行氏,使六卿世家仅剩韩、赵、魏、智四家。 五世孙:赵无恤(赵襄子),晋阳之战灭智氏,为三家分晋奠定基础。 八世孙:赵籍(赵烈侯),建立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