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纳赫简介

Aug18

塔纳赫简介

时间:2018/08/18 13:27 | 分类:宗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塔纳赫简介

  《塔纳赫》(Tanakh),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希伯来圣经》(Hebrew Bible),分为「律法书」(Torah)、「先知书」(Nevi'im)、「圣卷」 (Ketuvim)三部分,Tanakh一词即由这三部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塔纳赫》亦有别的称呼,在拉比文献中被称作Ha-Sefarim(the books),另可被称作Sifrei Ha-Kodesh (the Holy Books)或Kitvei Ha-Kodesh (the Holy Writings ),偶尔也被称作Mikra (Proclamation),但犹太人并不接受「旧约」的称呼,尽管在内容上《塔纳赫》与基督宗教的《旧约》基本上是一样的。

  《塔纳赫》由多部书卷组成,律法书的部分包括:〈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这五卷书,因此律法书也被称作「五经」(Pentateuch)。先知书又分为前先知书与后先知书,前先知书包括:〈若苏厄书〉、〈民长纪〉、〈撒慕尔纪〉上下、〈列王纪〉上下;后先知书包括〈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厄则克尔〉、十二小先知书。圣卷包括〈圣咏集〉、〈箴言〉、〈约伯传〉、五书卷、〈达尼尔〉、〈厄斯德拉〉、〈乃赫米雅〉、〈编年纪〉上下。

  一、律法书

  在第1世纪,律法书就被写在一份长卷轴上,被视为一个整体。对犹太人来说,律法书的地位高于《塔纳赫》的其他书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律法书的作者传统上归于梅瑟,但近代的鉴别学挑战了这个看法。无论如何,律法书的编纂与古代以色列人流亡巴比伦的历史经验与回归以色列地的渴望相关,以致于律法书屡屡呈现出「流亡——回归」的叙事结构。

  〈创世纪〉是一本关于「起源」的书,在古代近东文化中,事物的起源标志出事物的性质与目的,〈创世纪〉论及自然的起源、文明的起源、以及以色列的起源,但未论及天主的起源,因为天主自己就是万物的起源。〈创世纪〉多元叙事的文体特征突显出古代希伯来信仰的宗教意义首先来自于与天主相遇的活生生经验,其核心关切是神人经验的可能性、而非叙事的准确性,这也引发对经文诠释多样性的追求,此一追求后来亦成为拉比文献的基本特征。

  〈创世纪〉讲述的列祖故事,至〈出谷纪〉转化为一个民族的故事,这民族在埃及被役奴、经由梅瑟的带领获得自由,之后在飘流旷野的过程中确立以色列的宗教体制,这个宗教体制透过位居整部律法书中心的「会幕叙事」(出谷纪25章至户籍纪10章)来呈现,这段叙事涉及整个以色列的国族认同与宗教型态,建立起律法、祭司制度、圣殿崇拜的形式、并以支派作为社会的基础。〈户籍纪〉透过多重文体反映出一段飘流的历史,终结于在摩阿布旷野安营、预备进入客纳罕地。〈申命纪〉,所谓的「第二律法」,乃是梅瑟对〈出谷纪〉中所颁布之律法的阐释,详述律法在生活中的展现、并为人民建立有约束力的仪式,并建立起报应神学的史观:顺服得赏,悖逆受罚。透过〈申命纪〉,西乃之约被转化为摩阿布之约,以色列人不再透过梅瑟的中介,改由人民自己与天主立约。

  二、先知书

  对犹太人而言,先知书接在律法书之后,意味了它被用来确保人民忠于律法,并提出道德行为之准则,以作为对律法仪式的必要补充。先知书又分为前先知书与后先知书两部分,前先知书呈现出历史记叙的特质(在基督宗教中这一部分被归类为历史书),继承来自〈申命纪〉的报应神学,并与〈申命纪〉共同构成一个「申命纪史」。〈若苏厄书〉叙述若苏厄如何带领以色列人进占客纳罕地。〈民长纪〉叙述以色列人如何堕落、受罚、悔改,天主再透过民长拯救以色列人的历史教训。〈撒慕尔纪上〉描述民长时代的没落与撒慕尔的兴起,天主透过撒慕尔选出撒乌耳与达味为君王;〈撒慕尔纪下〉则叙述达味王朝的兴起与没落。〈列王纪〉的叙述是从达味王朝的衰落开始直到巴比伦之掳,从流亡的角度回顾王国的历史,尝试解释王国败亡的原因,并以「应许——应验」的预言模式来阐述以色列人如何透过对这败亡原因的克服来期待王国的再起。

  前先知书的先知形像较为隐晦,偏向私下劝戒君王,后先知书的先知形像就相当分明,其事工偏向公开警告社会大众。后先知书中的先知包括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厄则克尔3位大先知,以及瓯瑟亚等12位小先知。若从警告对象来分,后先知书包括:(一)针对北国以色列,有瓯瑟亚与亚毛斯。(二)针对南国犹大被掳前的百姓,有岳厄尔、依撒意亚、米该亚、索福尼亚、哈巴谷;针对被掳中的百姓,有耶肋米亚、厄则克尔;针对归回的百姓,有哈盖、匝加利亚、玛拉基亚。(三)针对对外邦国家,有亚北底亚、约纳、纳鸿。

  就身分来说,先知可能是:(一)天主的代言人,用命令语气和完成时态来表达未来要发生之事;(二)对社会整体情况有洞察力的先见,特别是对社会的败坏提出警告并预见社会的结局;(三)有神秘经验的见异象者,通常这异象本身就是一个要向百姓传达的信息。整体说来,先知的信息通常是召唤百姓回转归向天主、顺服与天主的约定、追求个人生活的圣洁、社群生活的和睦、并预告上主之日到来时,天主会审判人类的一切罪恶。

  三、圣卷

  圣卷包含了众多文献各异的素材,有诗歌、智慧书、历史书、天启文学等。圣卷通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圣咏集〉、〈箴言〉、〈约伯传〉。〈圣咏集〉是崇拜仪式中赞美天主的歌词,其内容几乎涵盖以色列人生活的所有层面,很容易引发共鸣。〈箴言〉是一部智者嘉言录,具有教诲的目的,鼓励读者(尤其是预备成为领袖的年轻男性)去过正直和公义的生活。〈约伯传〉则以论辩的体裁表达出对报应神学的反省。

  圣卷的第二部分是五书卷(hamesh megillot),包括〈雅歌〉、〈卢德纪〉、〈耶肋米亚哀歌〉、〈训道篇〉、以及〈艾斯德尔传〉,常常在节期中公开诵读。〈雅歌〉用于逾越节,〈卢德纪〉用于五旬节,〈耶肋米亚哀歌〉用于圣殿节,〈训道篇〉用于住棚节,〈艾斯德尔传〉用于普珥节。

  圣卷的第三部分是3卷历史文献,包括〈达尼尔〉、〈厄斯德拉〉——〈乃赫米雅〉、以及〈编年纪〉上下。〈达尼尔〉是一部包含天启预言的作品,但在拉比传统中倾向于否定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包括达尼尔的异象以及他与巴比伦王拿布高的关系。〈厄斯德拉〉——〈乃赫米雅〉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以后流亡时代的素材(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圣殿)强调回归者与前流亡时代的连续性,也把自己(圣殿的重建者)诠释为既是亚巴郎之约的应验者、亦是先知回归预言的应验者。〈编年纪〉与〈厄斯德拉〉——〈乃赫米雅〉关系密切,从被掳归回的角度、以注释的方式重组以色列历史,以圣殿祭祀为核心重新组织既有的素材,着重描述达味与撒罗满的辉煌成就,强调对国家礼仪的恢复。

  对犹太人来说,《塔纳赫》与对它的研读和诠释密不可分,对《塔纳赫》的诠释通常立基于以下预设:(一)整部《塔纳赫》具有内在的融贯性和一致性,因此对任一经文的诠释都必须藉由其他经文来进行、并与其他经文和谐一致。(二)《塔纳赫》具有多重含义,是无可穷尽的真理泉源,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含括了世上的全部真理。(三)《塔纳赫》是无误的,因为它出于天主的启示。(四)对《塔纳赫》的诠释包含读出(exegetical)和读入(eisegetical),这是同一个诠释行动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历史上的犹太教多元分杂,对《塔纳赫》的重视程度、以及引用与诠释的方式,有着诸般不同的传统,但《塔纳赫》终归是犹太人在信仰上的公约数,塑造了犹太教主要的世界观和信仰语汇,并在节期礼仪中扮演重要角色。